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張開基

網路博覽會歷史古蹟類第一名白金獎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4-27 13:22:10 | 顯示全部樓層
張開基 發表於 2018-4-25 19:19
照片我有看過,但是,不是現場實際看到,不敢隨便置評。

假設下,會不會存在這樣一種大氣生物,這種生物不同於鱷魚,其本身像電鰻一樣可以發電,或者直接從積雨雲中采集閃電,直接利用龐大的電能,可以說他本身就是一個漂浮的巨型采電器,這也是為什麽龍的出現總是伴隨風雨雷電,他本身便是追蹤雷電而來的。,出現的環境一定是電閃雷鳴的天氣裏,利用電發生電解水反應,產生氫氣,像鳥一樣體內有個氣囊,利用氣囊裏的氫氣使身體變輕。龍出現的時候伴隨著大量雨水,像魚一樣利用水爬升天空。這種龍在上古,中古時期曾頻繁出現。到了近古時期後環境發生很大變化,或是某種原因導致瀕臨滅絕。導致之後越來越被神化,只出現在記載中,各種龍形圖案,雕刻的飾物等等。也就是只存在傳說中。因為沒大量見過實物。
  中國歷史上古籍中出現過真龍的記載:
  1.《後漢書五行誌》:龍降溫明殿
  此句在清代〔洛陽縣誌,仟異誌〕中引作黑如車蓋隆起,奮迅五色,敕〔後漢書〕更明確。
  靈帝光和元年六月丁醜,有黑氣墮北宮溫明殿東庭中,黑如車蓋,起奮迅,身五色,有頭,體長十余丈,形貌似龍。
  靈帝即東漢皇帝劉宏,光和是他在位時所用的年號之壹,光和元年六月丁醜,即公元壹七八年七月壹日。東漢都城在今河南洛陽市近郊,溫明殿或許就是皇帝陛下的寢宮吧。在溫明殿的東院,從空中墜下壹個巨大的黑色物體,像圓形的車傘壹樣,身子在快速的旋轉中顯露出五色光芒,雖有頭,但無足,不見尾,似龍非龍,長達二十余米。
  2.《元史五行誌》:至元二十七年七月,益都臨胸縣有龍見於龍山,巨石重千斤,浮空而起。
  至元二十七年。臨胸縣在今山東省。龍山出現了龍,可惜不知它的模樣如何。它的到來,竟能使千斤巨石浮空而起。
u
  3.東漢建安二十四年,黃龍出現在武陽赤水,逗留九天後離去,當時曾為此建廟立碑。
  4.東晉永和元年(西元345年)四月,有壹黑壹白兩條龍,出現在龍山。燕王親率朝臣,在距離龍200多步的地方,舉行了祭祀活動。
  5.明清時期的地方誌中,還不時發現有關龍的記錄。據《臨安府誌》記載,崇禎四年(西元1631年),雲南石屏縣東南的異龍湖中發現巨龍,“須爪鱗甲畢露,大數圍,長數十丈”龍山和異龍湖中出現龍,可能不止壹次。不然它不會有“龍山”和“異龍湖”之稱!

  6.《唐年補錄》記載,唐鹹通末年某日,有青龍墜在桐城縣境內,因喉部有傷,當場死去。龍全長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占壹半。尾呈扁平狀。它的鱗片跟魚差不多,頭上有雙角,口須長達兩丈,腹下有足,足上有紅膜。
  7.郎瑛《七修類稿》記載,明代成化末年,廣東新會縣海灘上墜落壹條龍,被漁民活活打死。此龍約壹人高,身長數十丈,酷似畫中龍,只有腹部呈紅色。
  8.南宋紹興三十二年(西元1162年),太白湖邊發現壹條龍,巨鱗長須,腹白背青,背上有鰭,頭上聳起高高的雙角,在幾裏之外都能聞到腥味。當地群眾用席子遮蓋它的身體,官府還派人親自祭祀。壹夜雷雨過後,龍消失了。它臥過的地方留下壹道深溝。
  9.《永平府誌》記載,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夏天,有龍降落在灤河下遊的樂亭縣境內,蠅蚋遍體。當地群眾為它搭棚以遮蔽陽光,並不斷用水潑灑它的身體。三天後,在壹場大雷雨中,龍離開了原地。

發表於 2019-9-27 19:16:36 | 顯示全部樓層
重溫一下學習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