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856|回復: 1

015『廣義靈魂學』下冊 第十五章 歷代大哲的「靈魂論」06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5-26 15:26: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阿倫 於 2024-11-17 00:51 編輯

『廣義靈魂學』下冊 第十五章 歷代大哲的「靈魂論」06

作者:張開基

(本文作者擁有著作權,非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轉貼、摘錄或任何形式之引用,改作)

「伊本‧西那」的「靈魂論」

「伊本‧西那」Avicena(阿維森納980年-1037年)阿拉伯哲學家醫學家自然科學家文學家。他是阿拉伯「亞里士多德學派」的主要代表之一。持二元論,並創造了自己的學說。肯定物質世界是永恆的、不可創造的,同時又承認真主是永恆的。主張靈魂不滅,也不輪迴,反對死者復活之說。比亞里士多德主義更加清楚的區分了本質和存在的區別。他的形上學影響了「托馬斯‧阿奎那」。



「伊本‧西那」的學說中也包含著許多神秘的唯心主義渣滓,「流溢」的說法本身就是這種渣滓之一,因為畢竟意味著創世的神話。可是必須指出,這種啟蒙的神秘主義是教人面對現實的,根本不同於教人逃避現實的腐朽的神秘主義,如現代的「新湯瑪斯主義」和「存在主義」之類。

「伊本‧西那」的認識論的總趨向是感覺主義,這與他作為一位醫師是分不開的,這種唯物的感覺主義趨向,是他的世界觀中間要求進步的一面所決定的。

然而就是在這一方面他也有不徹底處。首先,他認為感覺者不是形體,而是靈魂。雖然他肯定靈魂不能沒有形體的感覺器官而得到感覺,如眼睛瞎了,靈魂縱然有視覺機能,還是不能有視覺,但是他仍然斷言感覺機能屬於靈魂。

(筆者評註:其實從他的「靈魂論述」中就可以看出他既非「唯物論」,也不是純淨的「唯心論」者,只是宗教信仰的背景使他偏向「唯心論」,但是,醫學的訓練又使他無法成為純淨的「唯心論」者。但是,做為一個醫生,把「感覺」歸屬於「靈魂」,那是很奇怪的?但是,他又認為肉體的「感覺器官」也很重要,沒有肉體感官,靈魂不能有感覺;顯然兩者都想要兼顧的結果,反而兩端皆錯。在活著的時候,肉體的感官當然有必然的功用,眼睛瞎了,自然無法視物,但是,死後,靈魂脫離了肉體,卻還是能夠視物,否則即使是宗教中所述及的死後見到天使、魔鬼、神、早先過世的親友,或者天堂、地獄以及在人世間飄蕩的「鬼魂現象」又如何解釋呢?)

靈魂究竟是什麼樣子,靈魂在什麼地方,這些問題他不作答復。因為一回答就把靈魂說成了形體。因此他不像「笛卡爾」那樣說靈魂在身體上的某個地方,如松果腺中。他雖然說靈魂的感覺機能在大腦中,某些運動機能在肌肉中,卻並不說靈魂在這些地方。他只是一般地說靈魂與形體在不可分的結合中。這是神秘主義。

(筆者評註:不只是「伊本‧西那」;很多文學家、哲學家都很害怕觸及「靈魂有沒有形體」這個關鍵問題;因為說「有」說「沒有」的結果都會出現很難自圓其說的窘境;原因卻是出在他們統統不是真正了解「靈魂」的實相;至於說「靈魂」是在松果體、是在心臟、是在大腦、是在肌肉中、是遍布全身器官之中等等,事實上也都是毫無證據的主觀臆測之詞而已。)

但是,以精密科學的根據說明感覺、認識、精神活動是大腦這一高度發展的物質的機能,從而最後否定靈魂實體,在世界哲學史上是近代的事。誠然我們可以找到在中國的特殊條件下,有「范縝」這樣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在直觀的基礎上否定了靈魂實體,但是這畢竟是非常少見的。

(筆者評註:不論是近代哲學家、科學家或者「唯物論」者,否定「靈魂」是一個實體,或者根本否定「靈魂」的存在,同樣是犯了「凡是肉眼看不見的統統不存在」的武斷大錯,即使現今科技如此發達,儀器比一、兩千年前進步了無法以道里計,但是,我們反而是越來越發現自然界還確實有許許多多我們不知道的事物存在;有許許多多不是我們有限的肉眼和科學儀器所能探知的(譬如暗物質),所以,從「唯物論」的立場來否定「靈魂」的存在,那是無意義的井蛙之見而已。)

伊本‧西那」關於靈魂的唯心主義學說,有其認識論上的根源;「恩格斯」指出了靈魂觀念在認識論上的根源:「在遠古的時代,人們還絲毫不知道自己身體的構造,還不會解釋夢見的事,便以為他們的思維和感覺不是他們身體的活動,而是某種獨特的東西,即寄居在這個身體內而在人死亡後就離開這個身體的靈魂的活動。」,但是人們在比較認識了一些自己身體的構造以後,還是長期地不能擺脫靈魂這個觀念,總以為有靈魂這個東西存在。許多古代的唯物主義者也沒有做到否認靈魂,但他們認為靈魂也是某些精緻的物質構成的。明確地根據科學成果指出沒有靈魂這種東西、精神是肉體的一種機能的,是十八世紀的法國唯物主義者。至於在直觀的基礎上否定靈魂的例子,在印度古代唯物主義者那裏還可以找到,在西方則尚未發現。

(筆者評註:從「文化人類學」的研究來看;「恩格斯」對於上古人類的靈魂觀念可能起源,倒也相當接近事實,但,卻可能只是事實之一,而不能完全解釋。而「精神是肉體的一種機能」在發生的源由上這樣來認知也是對的;但是,精神發生之後呈現的結果卻未必一定要依賴肉體才能存在,有如用手電筒照射向無垠的夜空,這道光是由手電筒產生的沒錯,但是光線一旦射出之後,就和手電筒無關了,關掉或者扔掉手電筒,都不再影響先前已經射出的那道光線,既不能抹除,也不能扭曲或變亮變暗。更何況「靈魂」的本質和內容不只是「精神」這麼單純。)

在十一世紀中亞細亞的伊斯蘭教的世界裏,靈魂不滅是最基本的宗教教條,是不容質疑的。「伊本‧西那」的「認識論」之不能貫徹唯物主義,更表現在理性認識上。他在理性與感性之間劃下了鴻溝,認為前者屬於理性靈魂,後者屬於動物靈魂,動物靈魂的機能必須依靠形體的器官,然而無法給理性靈魂的認識機能找到一個器官。

這樣,理性認識就仿佛是在靈魂中獨立進行的,與外界無關了。在這個基礎上,他提出過類似「笛卡爾」 的「我思故我在」的說法。因此他最後把最高級的理性定為「神聖理智」,終於靠向神秘主義的一邊。

(筆者評註:這是「定義」的問題;古代一些大哲總是認為「靈魂」是可以分級的,所以有所謂的「植物靈魂、動物靈魂、人類理性靈魂」的不同,事實上,根據筆者的研究和重新界定;植物和人類以外的動物都沒有「靈魂」,只有正常的人類才擁有「靈魂」,所以也就沒有所謂「動物靈魂的器官」和「人類理性靈魂的器官」問題。但是,筆者也不同意『「笛卡爾」 的「我思故我在」的說法』屬於神祕主義之說。)

此外,「伊本‧西那」更在他的二元論認識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他的「二重真理」說,即認為宗教教條和科學知識都是真理,可以並行不背。

靈魂不死,是伊斯蘭教的基本教條之一。伊本‧西那是二元論者,他並沒有公開否定這個教條,而是承認靈魂不死的。然而,他究竟是怎樣承認的呢?

他從靈魂必然與形體相結合出發,認為靈魂必須與形體一同開始存在。他說:「靈魂的個體化乃是一件有開始的事情;因此靈魂並不是永恆的,但是並不消滅。靈魂與一個形體一同開始。因此可以正確地說,靈魂開始存在,是在一種可供靈魂使用的有形體的質料開始存在的時候,而開始存在的形體則是靈魂的地盤和工具。」

(筆者評註:1.筆者認為:科學研究可以認知事實真相,接近真理,但是,科學只是一種認知方式或者手段,其本身並不是真理;但是,筆者更不同意「宗教即真理」,因為人類整個文明發展史已經證明太多太多的邪說謬論是來自宗教,尤其是堅持宗教威權,堅守基本教義而蓄意鉗制言論的宗教,更不可能是真理。2.關於「靈魂」是否永恆?首先要先確定我們是否了解「何謂永恆」,顯然這是沒有任何人能了解的;所以「靈魂是否永恆」也就一樣沒有人知道,也因此,要說「靈魂不是永恆」就是過於武斷的錯誤。筆者同意「靈魂」和一個「形體」一同開始存在,但是,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相依存,而不是「靈魂」在等待「形體」變成可以的工具。)

可以看出,這是先砍去了一半:靈魂雖然不死,但是有生。就是說,一個人在誕生以前,並沒有他的靈魂。人並沒有從前世帶來什麼,人生下來是一張白紙。這是對「柏拉圖主義」最嚴重的打擊。

(筆者評註:「伊本‧西那」只說對了一部份,雖然是一大部份;大部份人在誕生以前,並沒有靈魂,沒有從前世帶來什麼,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前世,也不是輪迴轉世而來;這點是對的。但是,因為他自己的宗教信仰是不承認有輪迴和前世的。但是,對於亞洲受到印度教和佛教影響地區;「輪迴轉世」不只是單純信仰,也是確實存在的事實。)

「伊本‧西那」之所以能說靈魂有開始,主要還是因為這與宗教教條尚無直接衝突。如果肯定靈魂與形體一同毀滅,那就要發生直接衝突了。依照靈魂不可能離開形體的說法,是應當得出這個結論的,但是伊本。西那沒有這樣做。

(筆者評註:如果「靈魂」不能離開肉體而存在,當然人死後就與草木同朽,沒什麼天堂地獄可談了;因此,以上主張是必定要產生嚴重矛盾的。因為事實上「靈魂」在人死後是可以不依賴肉體而續存的,同時也不必等候和肉體結合再一起復活。)

他採取了另外一條途徑。他說:「靈魂並不毀滅也不輪迴。」他為此作了許多抽象的論證,有一點是明顯的:形體死後的靈魂是處在一種靜止不動的狀態中(註:不輪迴);而且按照他的說法,靈魂的知覺必須要依靠形體的器官作為工具,形體既然死亡了,靈魂當然失去了工具,也就當然毫無知覺,是一個耳聾眼瞎、麻木不仁的東西。

試問這樣的靈魂就是放進了天堂,也還是和一塊石頭一樣,不識不知,又有什麼天福可享呢?可以說,「伊本‧西那」是採取了一種迂回的爭辯方法,對靈魂不死的教條抽象肯定,具體否定。他把靈魂的不死說成了一種僵死的狀態,實際上等於說它死了。


(筆者評註:「靈魂」在死後不會隨著肉體一起腐朽毀滅,這是對的;但是,仍有小部份人會去「輪迴」的,但是,即使不輪迴的靈魂也絕對不是處於一種「靜止不動的狀態中」。如果是這樣,接近不知不覺的狀態,那麼到底是為了什麼?又在等待什麼嗎?是和基督教類似等候「末日審判」再和肉體結合後一起復活嗎?「伊本‧西那」並沒有說明,假設不是這樣,也不等待什麼;那麼「靈魂」存在與否又有什麼意義呢?一個「靜止不動、不知不覺」的狀態,那和腐朽毀滅又有什麼差別呢?這正是古來許許多多大哲,不論是哲學家或者神學家都會發生的問題;不論怎麼思辨論述,總是有兜不攏的地方,總是不免有漏洞、總是不免有矛盾、總是很難自圓其說,最重要的是;總是無法讓人完全信服。)

 樓主| 發表於 2019-5-26 15:28:0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阿倫 於 2024-11-17 00:51 編輯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