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阿倫 於 2019-5-2 20:52 編輯
『廣義靈魂學』上冊 第六章 構成「靈魂」的基本條件
作者:張開基
(本文作者擁有著作權,非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轉貼、摘錄或任何形式之引用,改作)
「靈魂」是地球生命中,唯有人類才有,也是唯有人類才能自行因進化而發展出來的;因此,在談到為什麼只有人類才有「靈魂」這個議題上,我們必須先了解構成「靈魂」的基本條件;為了方便用現代思維和名詞來解說,我會用到「電腦」名詞來附註或者代換:
第一,「硬體部份」:正常的身體,特別是正常的腦部∥(運作正常的電腦主機,包括外殼、主機板、硬碟、電源供應、螢幕、輸出入系統):如果只有這樣,「植物人」也全部擁有,包括肉體、大腦、腦部記憶區、消化食物提供養分和能量,腦部內視畫面,但是,通常「植物人」都是線路短路問題。(代換電腦名詞:輸出入系統包括鍵盤滑鼠觸控板∥觸覺、攝影機∥眼睛視覺、麥克風∥聽覺、喇叭∥嘴)。
第二,「韌體部份」:「遺傳基因」(包括「生物本能」、形成「靈魂」的「預設網路模式」)、「完整的靈體備份複本儲存區」∥電腦內建的機械語言和指令。
第二,「軟體部份」:「心智能力」(包括「自我意識」)、「神經傳導網路」、「意識語言和反射式指令」∥(主要作業軟體程式,例如98、XP、W7、W8或者麥金塔系統,慣用程式軟體,譬如Offce或者Photoshop,記憶暫存區)。
我們以一個「新靈」來說;從一顆人類的卵子受精開始;只要是正常的發育,已經先具備了雛型的硬體和韌體,當然這個硬體要經過十個月之後才能完整成型,但是,其中已經先有了依附在硬體中,以「機械語言」寫就而且是不能刪除的「韌體」,這個「韌體」負責日後軟硬體間的溝通任務,還有就是最重要的基本運作(雖然不和使用者直接接觸不受主觀意識控制,但是,卻是提供一個基本運作模式,在人體中就是像「生物本能」的心跳、呼吸、循環、新陳代謝、排洩、內分泌、免疫等等不隨意的運作系統),而一個「預設網路模式」指揮身體細胞在構成日後的完整肉體任何時間中,也同時將「精微物質」建構成一個「完整的靈體備份複本」。也同時在腦部發育期間建構出日後可以容納並和肉體互相溝通的空間,足以容納儲存「主要作業軟體程式」和「慣用程式軟體」還有就是最重要的「記憶庫」。
但是,單單這樣一直到呱呱墜地出生,還不足以形成「靈魂」,因為雖然「硬體」和「韌體」都已經齊備(硬體還需要繼續將近廿年的持續昇級,人類新生兒的腦容量只有成人的1/3,身長也不到成人的1/4,體重更不到成人的1/20),但是,因為這時還都是「韌體」在進行「生物本能活動」,就像一台尚未灌進任何作業系統和其他加掛軟體,也沒有任何資料檔案。只是剛剛開機的新電腦,是不能發揮任何作用的。
代換事實來說;這樣只是具備了肉體和不完整的「靈體」,完全沒有「靈識」的嬰兒。
當然,人體以及靈魂和「電腦」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電腦只要在幾小時或者一天之內,灌好作業系統和其他加掛軟體,格式化硬碟,加裝輸入設備,就幾乎完成了,可以自由的運作了。但是人類不同;主作業系統和許許多多的外掛或附屬作業軟體是必須慢慢增加的,主要是透過不斷的學習,同時必須不停的增加「記憶庫」中的資料量;而這些軟硬體的交互運作影響以及「韌體」在暗中下的指導棋,才能構成一個最重要的「靈魂要件」,那就是獨一無二的「自我意識」。
我們應該知道「心智」的意思,簡單說就是一個生物的基本指揮系統;在最原始的低等生物身上已經存在,但是,在高等動物或人類身上依舊存在,差別只是在「能力」高低和可處理資訊的複雜度判若雲泥;
如果我們同樣用電腦詞彙來比方,從最早期的Apple2到286、386、486、W98、WXP、W7、一直到現在的W8,以現在大家普遍使用的WXP、W7來和Apple2時代8位元的第一代家用電腦相比,當然絕對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但是,這還只是「高等動物」,甚至是目前公認最聰明的海豚、白鯨、猩猩、大象的等級而已;至少目前所知,以上四種動物只擁有初級「自我認知」能力(自我鏡像認知能力)而已,和人類的「心智能力」相較又是有著天壤之別。
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意識」,「意識」當然是「心智能力」的一種,或者可以說是比較高階的「心智能力」,但是,同樣的還要細分為「自主意識」和更高階的「自我意識」,一般高等動物,都擁有「自主意識」,特別是在一些「孤鷹」型的掠食動物表現的最明顯;而至於「自我意識」也有高低落差極大的階層;海豚、白鯨、猩猩、大象所擁有的屬於初級的(就是初級「自我認知」能力(自我鏡像認知能力),而人類卻是遙遙領先的擁有更強大高超多方位的「自我意識」,而且不但擁有各種方式的「自我認知」和「環境認知」能力,還有一種獨一無二的「自我感知」能力。
美國哈佛大學豪瑟(Marc Hauser)教授2009年在nature發表的「The possibility of impossible cultures」表示:「儘管人類絕大部分基因都與黑猩猩相同,但研究顯示,這兩大物種進化分離以後,基因層面的一些變化讓人類的計算能力也發生了顯著性的變化。各種基因的重排、缺失和複製,讓我們的大腦擁有了四種獨有的特性;包括發生運算能力、使用心靈符號、可隨意組合的界面、抽象思考,它們共同構成了人類特有的心智能力,也讓我們的思維有別於其他動物。」
而人類這些大異於其他物種,也可以說是非常優於其他物種的能力,最後發展出了什麼呢?就是強烈的「自我意識」,或者可以濃縮成為一個字;那就是『我』!
那麼這麼強而有力的『我』有什麼作用呢?如果說其他物種不是那麼的強烈,甚至在「心智能力」上也遠不如人類的情況下,在這個地球舞台上不也活得好好的嗎?或者,我們假設地球上從來沒有出現一種叫做「人類」的物種,其他物種依靠同樣等級的「心智能力」不也還是活得好好的嗎?
是的!應該是這樣沒錯!
也就是說任何物種就算沒有人類這種出奇強大的「自我意識」,並不會妨害牠們的生存、發展和自然的進化。
那麼,為什麼人類就偏偏要獨樹一幟的幾乎是「不由自主」的發展出這種獨特又強大的「自主意識」呢?難道這樣對人類生存在地球上會更有任何特殊的幫助嗎?
答案是:幫助當然是有的,而且也很明顯,不過,這個卻不是主要的目的;因為,我們不要忘記地球畢竟是一個競爭的舞台;所有現存的任何物種都是各個食物鍊階梯上的優勝者,否則必然被自然所淘汰,大自然的運作中,是沒有「慈悲、殘忍」這個問題的,除了人類不自覺的濫情想法;也沒有其他物種會意識到這個概念。簡單來說都是依照自然律而產生,自然的競爭,然後有的物種被淘汰,有的物種能夠倖存,在同一物種中也是強的適存,弱的淘汰,不但可能淪為其他動物的食物,甚至不能遺傳自己的基因。
今天的人類,無疑的已經早就穩坐「食物鏈」最頂端寶座數萬年了,但是,物競天擇的壓力卻從來沒有消失過,這種「求生的本能」是所有物種最基本的生存要素,人類自然不會例外;但是,人類「求生」的意志卻強大到超乎想像;因為不只是要求「安全自在」的生存到今生壽終正寢就滿足,而且更渴望自己的生命可以延續到更長久、或者長長久久,甚至是「永遠」……
因為其中還有就是人類比其他物種更深切的意識到「自我」之後,同時又衍生了一刀兩刃的另一個大問題;那就是「死亡」;肉體的存在也許不是那麼的十全十美,事事如意,但是,比較起來,能夠活蹦亂跳、自由行動的活人絕對好過一具僵硬腐臭只會吸引蒼蠅和食腐動物的屍體。
「死亡」是悲哀、恐怖和醜陋的,死後就一切化為虛無,生前所有擁有的美麗或強壯的外貌、優良犀利的武器、美麗珍貴的珠寶、自己終生喜愛的伴侶,疼惜無比的子孫,這麼多交遊快樂的親朋好友,以及非物質的權力、名望等等統統都隨之消失了,這是多麼可怕又無奈的事呢?
怎樣可以阻止「死亡」的烏雲陰影籠罩在自己或者自己心愛的人頭上?怎樣可以逃離死亡的恐怖魔掌?最重要的是怎樣才能一直一直的繼續存活下去???
從來沒有人,也從來沒有任何物種可以長生不死的,雖然人類的各種傳說故事中都有各種長生不老的仙丹、泉水、一個境界等等,不過從來只是幻想的傳說,從來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有人得到過。
於是;如果「肉體」是一定要死亡腐朽的,是人類不可逃避的宿命,那麼,有沒有可能有另一種方式還能繼續存在呢?當然是指自己還可以有思想、有感覺,有自由行動能力的狀態下???
可以合理的邏輯推理;「靈魂」不會無緣無故的產生,然後人類就自然而然的在肉體死亡後這樣繼續存在,生活在美麗的天堂了。剛好相反的是;
因為人類在自然界最孱弱最卑下的地位,迫使一部份被淘汰了,而其中一部份同樣被迫反向儘速發展智力,甚至幾乎是有點誤打誤撞的開發了高超的「心智能力」,然後再發展出優秀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發明了各種犀利有效的武器,又懂得用火之後,立即搖身一變的成了「敗部復活」的大贏家,快速的坐上了食物鍊的最高層,然後這種強大的「心智能力」;同時也高山滾石一般,無法遏止的又形成了強大的「自我意識」,然後就這樣不停的發展,越用越強大,就是『豪瑟教授』所提到的:「包括發生運算能力、使用心靈符號、可隨意組合的界面、抽象思考,」等等;使得人類有了獨特的「心智能力」,對於「死亡」也有著比其他物種更恐懼、更擔憂、更悲傷、更想了解的過度反應。而在這個難題上花費的時間和心血並沒有白費;與時並進的,這種「自我意識」終於凝聚結晶出了一種奇特的生命型態—「靈魂」。
這種奇特的生命型態超越了原本肉體的「感官認知和思考」能力,以另一套「感知」系統來發揮和生前大同小異的作用,有如複製一般,差別是原本一切的認知和思想能力是必須依附在肉體身上的,但是,此時,卻被複製在一種「比一般物質能存在更長久的精微物質身體」上面,這個精微物質構成的身體就是「靈體」,那種「自我意識」就是「靈識」,一個是「魂」,一個是「靈」,於是形成了「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