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阿倫 於 2019-5-2 20:45 編輯
『廣義靈魂學』上冊 第二章 「靈魂」一詞二字的重新定義
作者:張開基
(本文作者擁有著作權,非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轉貼、摘錄或任何形式之引用,改作)
在中國文字中,「靈魂」是一個名詞,卻也可以拆開成二個單獨的字來使用,或者個別和其它字組成不同的名詞或成語。
但是,「靈」、「魂」二個單字和「靈魂」一詞經常是相當含混難分,不能說「混淆」;而是不容易分辨,甚至有時根本是等同的;譬如「亡靈」和「亡魂」,指的是相同的對象。如果是專指死後的狀況;那麼「亡靈」、「亡魂」和「靈魂」三者一樣也是等同而毫無差別的。
以「靈」和「魂」這二個單字來;有時和其他字組合成名詞或成語,仍然也會發生「等同」的狀況;譬如「靈爽式憑」和「魂兮歸來」,這時的「靈」和「魂」二字是同義的,但是如果合成為「神靈」和「鬼魂」時,「靈」和「魂」的意涵就不是很明確了,好似相同,又好似有些層次高低的差異,但又不全然是本質上的截然不同。
而「靈」和「魂」二個單字在一般使用上,和其它字組合成名詞時,仍然也有範圍上的差異性;「靈」除了一樣涵蓋死後的一些狀況,用在「活人」的部分極廣,意涵也不是完全一樣;譬如:「靈感」、「靈巧」、「靈活」、「靈異」、「靈界」、「邪靈」、「惡靈」、「鬼靈」等等。
至於「魂」這個單字,就幾乎都是用於死亡或死後;譬如:「亡魂」、「鬼魂」、「冤魂」、「招魂」、「魂魄」、「魂轎」、「魂飛魄散」、「魂歸故里」等等。
也因此,「靈」和「魂」是既等同又還是不完全相同的,像「亡靈」和「亡魂」,「鬼靈」和「鬼魂」選用其中任何一詞,都沒有對錯的問題。
不過;「靈魂」不是同義的疊字名詞,會使用二個不同的字來組合成這樣一個名詞,顯然還是不能視為完全相同的,即使在所有中文字典中,「靈」和「魂」幾乎都被解釋為:「人死後的精氣」,但是,顯然是不夠精確也難以區別的。指是因循千百年,也不見任何學者專家來予以界定?
既然筆者以研究「靈魂學」為專業職志,實在不能繼續因循舊慣積習,為了更精確的釐清,所以,不論往昔如何認知,自當下起,就由筆者率先來加以重新定義;
「靈」專指「意識」部分,為單純的能量型態,或精確的專指「靈識」(spiritual knowledge),是「一組擁有自主意識的智性能量」(A group with their own sense of intellectual energy),不包含任何物質。
「魂」則專指「靈體」,是由極精緻的「精靈物質」(Subtle quality)所構成。
「靈魂」(soul)則是由「靈」(靈識)和「魂」(靈體)共同組成的,「靈識」依附於「靈體」;並被「靈體」完全包裹。
也因此;「靈魂」就是被「靈體」所包裹的「一組擁有自主意識的智性能量」。
而「活人」(Living)是包括擁有「肉體」(Body)、「靈識」和「靈體」的生物。
而「死人」(Dead)則是指「肉體」死亡,也不再擁有「靈識」和「靈體」的一具冰冷並逐漸腐敗的軀殼而已。
當一個人死亡之後,「靈魂」會離開肉體,姑不論「靈魂」究竟會前往何處?但是,這個包含了「靈識」和「靈體」的「靈魂」卻仍然能保有與生前幾乎完全不變的「自主意識」繼續存活;而且通常會在人間(陽間)逗留一段時間,甚至偶有例外的竟能長期逗留。
這樣的「靈魂」通常會被我們稱之為「亡魂」或甚至是「鬼」(Ghost),這點在全世界各古老民族抑或現今的世界中仍然是一種共同的文化認知。
「靈」(靈識)主要是源自「自主意識」(Autonomous Awareness)的「智性」(lntellectual),在人活著時,展現出來的就是一種「心智能力」(Mentalability),也是一種「能量」的狀態,而人死後,這種「心智能力」不再指揮驅動肉體,只單純存在為「能量」(Energy),不同於「自然能量」(Naturalenergy)的是;「靈」是擁有「自主意識」或個別「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的,而「自然能量」則是屬於「無自主意識能量」(Unconscious energy)。
不過,所謂的「靈」(靈識)在人的肉體死亡時,起始之初是無法單獨存在的,因為無法「精純的凝聚」,所以,仍然必須依附於「魂」(靈體),被「靈體」完全包裹而同時存在;
而同時的;「靈體」本身是沒有「自主意識」的,所以也不能單獨存在,沒有單獨的「靈體」,因為那也只是一些「精微物質而已」,沒有差異性,個別性,也沒有任何生命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