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阿倫 於 2024-11-17 00:22 編輯
『廣義靈魂學』下冊 第一章 靈界的層級
作者:張開基
(本文作者擁有著作權,非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轉貼、摘錄或任何形式之引用,改作)
「靈界」是一個自然空間,和我們生存的地球物質空間重疊,同樣具有「能量」和「物質」,「物質」的種類和我們一般所知所見的物質種類差不多,差別只是都是屬於「精微物質」,實體小而質輕,但是,因為種類不同,還是有「質地粗細」之分,質量也各自不同,其實,通常這些「精微物質」也含藏在我們日常熟悉的一般物質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偶然卻也鮮少的還是會使用到,或者是不知不覺的在使用到;
但是,這類「精微物質」經由自然分離出來而單獨存在時,一樣也足以構成一個「空間世界」,一樣蘊含了基本能量,一樣受到各種物種定律的規範,並非完全自外於地球的自然律。
也因為這些形形色色的「精微物質」一部分含藏在一般物質之中,一部分可以獨立存在,所以和我們熟悉的「一般物質世界」的關係是既重疊,卻又自成一個特殊空間的。
「靈界」這個名詞是人為訂定的,並不是任何神專門打造來讓「靈民」生存的,是本來就自然形成的,一直存在的,但是,人類直到非常晚近才發現,就如同遠古人類不知道「空氣」;那並不表示遠古時代是沒有空氣的一樣。在本書許多章節中都提到也詳述了人類「靈魂形成」的年代,以及有很漫長的幾萬年時間中,人類死後的「靈魂」是沒有特別去處,不得不「人鬼雜處」的,大約直到一萬年前左右,經過偉大的「先靈」經過艱苦的探索,終於發現了這個適合「靈魂」生存的空間,所以才有了「靈界」這個名詞。
關於「靈界」發現的年代,斷代的方式是靠「已知的靈界樣貌」和「合理的邏輯推理」交叉比對就可以得到的;因為人類的進化歷程中,是在10000—12000年前才進入「新石器時代」,並且慢慢進入普遍的農耕時代,而且農耕最需要的是水源灌溉,和較大的耕作面積,因此使得人類逐漸喜歡定居在有河川的平原地帶,這點可以從許多世界古文明都和大河有關就可以證明;也因為定居在平原,少了天然山洞的保護,人類必須學會「架木建屋」,同時也因地制宜的就地取材;
以「竹牆草頂」、「泥磚板築」、「石塊石板堆砌」等等方式來構築長期居所;對於「印度神話傳說」中「耶摩」
(Yama)發現「靈界」的說法;我們不妨儘量以開闊的胸襟來看待;
在本書專文中也提到我們並不需要把「耶摩」視為單一的英雄人物,也許那只是一個假託的名號,也許是一整個族群共同的發現;倒是,我們必然了解到人類原本就是從艱苦的進化中逐步蹣跚的一路走過來,許許多多甚至一切的物質文明都是來自人類自身努力的創造;並沒有一個大神預先建造好一個美好快活的樂園等著讓人類生活其中。
「靈界」也一樣,雖然是一個自然的空間;就像洪荒時代的大地,一樣是空空蕩蕩,一片荒蕪,什麼人為的建物或栽種物都沒有的,人類能有今天的文明世界;全是靠著人類老祖先畢路藍縷,胼手胝足慢慢開墾,辛勤耕作植物,努力豢養動物,才有了初級的農業文明,同時由簡陋的草蓬竹寮慢慢進步到能夠營建大型的地上宮室;也因此正式告別了隨遇而安的穴居時代;
這個改變和「靈界」的發現就大有關係了;因為「人鬼雜處」的時代在「靈界」發現之前持續了幾萬年,在人類老祖先「穴居」與「半穴居」時代,並不需要「建築技術」,在這大段時間過世的人,以靈魂的型態續存者,當然也是不懂得任何建築技術的,所以,就算「發現了靈界」也不可能帶入任何建築觀念的,這些「靈民」也不可能在靈界留下任何遺跡的;
同時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人類是在正式進入農耕時代之後,從初級物質文明成熟之後才開始有了成型的「精神文明」,文字也是在農耕時代之後很久才發明和普遍被使用的,有了「精神文明」才有條件發展出「心靈文明」,這也是一個想像力和創造力大爆發的時期,所以,我們可以將「耶摩」
(Yama)當成一個劃時代的指標性代表,因為在傳說中,他發現「靈界」時,「靈界」也是一樣空空如也的,是他
(應該與其他靈民夥伴)們,帶進了人間的各種大型宮室的建築觀念和技術,運用心智創造能力,幾乎是無中生有的慢慢打造出了一個類似人間的生存空間,也就是我們現今所說的「靈界」
(在印度的神話傳說中稱為「耶摩天堂」)。所以,靈界有大型宮室建築的景況可以比對人類世界中有大型宮室建築的時代,也就能斷定出一個大約的「發現靈界」的時間。
也因為他大度的熱情接納所有原本在人間四處飄蕩的亡魂先靈,也接引新近過世的亡魂,進入他發現並妥善規劃經營的「靈界空間」,在印度神話中聲稱「耶摩」是世界上第一個死亡的人類,這當然不會是真的,但是,說他是最先發現「靈界空間」,經過苦心經營,然後變成「耶摩天堂」,也就是「祖靈天堂」,這點倒是比較合理說得通的。而且在中國古文明中一樣也有這樣一個比較模糊,沒有留下開拓者大名,卻確實存在的「祖靈天堂」觀念,在佛教傳入以前的中國古人都是相信人死後,靈魂是會前往這樣一個空間國度去和祖先團聚並永恆享樂的。
當然,在「靈界」當然是運用就地取材的「精微物質」來創造各種大型宮室建築和傢俱以及一應生活必須物件,最重要的還是「食物」,傳說中的「耶摩」會以美酒美食招待新進的「亡魂」,共享大餐,那麼食材又是如何取得的?
因為動植物都沒有「靈魂」,那些「美酒美食」以及「祖靈天堂」中美麗的大花園中所有的鳥語花香又是怎麼來的?當然絕對不可能從人間移植過去,所以,唯一的可能;只能依靠強大的「心念」利用靈界的「精微物質」來創造,唯一的差別只是「沒有生命和靈魂」,其他都和世間的並無二致,甚至因為發揮了超強的想像力,各種奇花異草,珍禽奇獸比人世間所見到的更美好更精緻也是非常可能的;也非常合理的……
大約在這個時期;在人類感官知覺完全不曾察覺的狀態下,有了一次又一次大批的「移靈潮」,不論是已經在人世間飄蕩千年萬年的「老靈魂」或者新近過世的「新靈魂」都紛紛湧入了這個比人世間更適存更美好的「新世界」,同時,也因為有了更多的「生力軍」,大家集思廣益,分工合作的又創建了更大的「靈界生活圈」,也因為「靈民」越來越多,也開始有了族群分別,於是因為文化、生活積習、興趣、品味、心性等等的不同,慢慢區隔出了不同的「靈界」。
「靈界」先是從平面,單純只是因為文化、生活積習、興趣、品味、心性等等的不同,橫向的區分出了不同的「靈界族群」,那時根本沒有「天堂、地獄」的觀念,也不分善人惡人,沒有獎善罰惡的任何條例,「靈民」只是從龍蛇混雜,牛驥一皁的初期,慢慢基於互相間的好惡與能否相容,而逐漸有了分別;特別是在心性上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有些糾合志同道合的「靈友」另行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圈」,自成一個理想國,也有一些心性險惡或好吃懶做,自私自利的被「靈民大眾」共同厭棄,只能被排斥在普遍「靈界」之外,同樣也會自組另一個「臭味相投」的「靈界空間」;然後,人世間的「心智能力」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帶入的觀念以及理想越來越不同,社會分工越細,互相或自我要求也越來越高,於是開始有了垂直的「層級」差別……
當然,人類社會在「心智能力」方面的人口分布是呈現正反兩個合體金字塔型的,「上智者」和「下愚者」畢竟屬於少數,中庸的佔最大多數,因此,靈界的狀況也一樣,中層靈界的水平面積最大,「心智能力差距」相近而形成的高低垂直層級不是很多,「靈民」總數卻最多,而由此自然往上分裂發展一層一層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小的「高層靈界」,同樣的也往下分裂發展甚至是被自然擠壓成為一層一層越來越低,同樣越來越小的「低層靈界」,其中有許多屬於「原始古靈」的「靈界區塊」;
還有一個狀況必須了解的就是;人類的文明進展是在距今這七、八千年開始像重力加速度一樣的越滾越快的,人類的物質文明突飛猛進,帶動了精神文明的長足發展,進而又促進「心靈文明」的快速進展。
人類已經從部落鬥爭,經歷城邦戰爭、國族戰爭、聯盟戰爭、世界大戰,最後終於暫時恢復大規模的和平時期,人類也在核戰的教訓中學會不再容許任何大規模侵略戰爭,也不容許意圖統治世界的野心狂人存在,雖然世界仍未能真正和平,世界各地仍然有零星戰火,但是,至少,和上古時代那種人拿棍持矛,刀劍不離身的狀態已經非常久遠了。今天大部分人類都可以好整以暇安然的坐在舒服的居室內,用電腦網路和世界各地的朋友跨國界、跨種族、跨文化的交流溝通……
這些的進步和改變也同樣不停地被輸入進入「靈界」,「靈界」也一樣是在不停進步中的;
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是;「靈界」和「人間」最大的不同是;人間是異類雜居,多元共處的,不論本身喜歡與否,都必須如此群居在一塊兒,但是,「靈界」卻是「物以類聚,同性相吸」的,而且幾乎是涇渭分明,因此,不同的垂直「靈界層級」就各自有著不同的門檻;
在此必須提到一個關鍵就是「靈魂質量」的問題;基本上,如果同是現代人,「靈魂的質量」應該都是差不多的才對,但是,事實上仍然有相當的差距,因為在一個人的一生中,「靈體」都會不停地成長,由第二套「心智感知系統」主要從食物中吸附到「精微物質」來構成「靈體」,但是,「精微物質」並不是單純一種,也是和一般物質相同是非常多樣的,其質地、性質、比重、體積都不相同;這時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吸附的能力和狀況」了;通常因為「智力高低、欲念強弱、想像力和創造力高下、意念專注集束能力強弱、心念善惡」等等會決定所吸附「精微物質」的種類和質量,所構成以及長久新陳代謝更換的也不盡相同,中庸者不談;上焉者吸附的「精微物質」,多屬質細量輕氣清的優質物質,下焉者吸附的多屬質粗量重氣濁的較劣物質;
因此,在死後,靈魂離開肉體之後,「靈體」的質量就有了精粗輕重清濁的差別,甚至會形成天壤之別;而上焉者容易被「高層靈界」自然吸引,加上「心性」的類同,容易輕鬆的進入高層靈界,而下焉者則無法自體上昇到中層以上的層級,反而自然下沉墜落至較低甚至最低層的靈界,那些低層有些甚至是在地表以下,並且立即會被吸引,同樣也很容易輕鬆進入。中國古人對於「魂魄」也有「清者上浮於天,濁者下浮於地」的說法和觀念,這點見解是符合事實的。
但是,有一個觀念卻是必須更深刻了解的;所謂「信神者上天堂,不信者下地獄」,那是宗教一貫的口號教條,上天堂、下地獄和信不信神沒有關係,而還有幾乎是所有宗教都差不多的概念是「好人上天堂、壞人下地獄」,這點也不正確;因為「靈界」根本沒有「天堂地獄」這麼截然的名詞,也不是由人間社會的善惡標準來界定;
像「印度教」主張素食,不能吃牛肉,吃牛肉的一定會下地獄;這只是印度教的戒律,和「靈界」根本無關。南美洲阿根廷牛肉產量世界第一,牛肉是人民的主食,一生吃牛肉,並不會全國下地獄的,「靈界」也沒有一個「吃牛肉者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