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949|回復: 0

039『廣義靈魂學』上冊 附錄六 法醫楊日松的靈異經驗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5-18 08:48: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阿倫 於 2024-11-17 00:16 編輯

『廣義靈魂學』上冊 附錄六 法醫楊日松的靈異經驗

作者:張開基

(本文作者擁有著作權,非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轉貼、摘錄或任何形式之引用,改作)  

臺北縣三芝和野柳之間,有個叫老梅的地方,二十餘年前一名婦人因為家人得了急病,不慎失足溺斃。楊日松追隨當時台灣省刑警總隊的法醫,也就是現在中央警官學校教授,葉昭渠博士前往相驗。同行的還有檢察官和書記官。

驗了屍,他們到淡水吃過晚飯,喝了點酒,便在細雨霏霏的夜晚搭車回臺北。途中楊日松赫然發現,車廂裡不知何時多了一位年輕的女人。他以為是誰從淡水帶上車的,不好意思聲張,只用手肘碰碰書記官,書記官會意地微微一笑。

車過士林的平交道,檢查哨柵欄竟然放下來擋住去路。眾人正感詫異,一名警員上前問明他們身分,即向檢察官報告,正在攔他們的車,因為臺北大橋下的淡水河邊,撈起一具女屍。請檢察官去驗屍。

這樣一折騰,車上的年輕女人,已趁別人不注意時悄悄離去。

車到河邊停屍處,刑警伸手揭開草蓆,點亮手電筒,他們幾個倒吸一口冷氣,內心驚駭萬分,原來死者就是剛才出現在他們車廂的女子,先前幾個人都看到了。

警方初步調查,死者有個不務正業的姘夫,把她當搖錢樹,而她無法忍受,兩人為此爭吵。據她的姘夫告訴刑警,晚上她們乘車經過臺北大橋時,車行受阻,停了一下,她匆忙跳下車投水自盡,搶救不及。

可是死者,何以會在楊日松他們的車上現形呢?經檢察官交代刑警細心查證,後來果然查出,死者是被她姘夫推下河淹死的。

法醫楊日松相驗過一萬具以上屍體,解剖過其中六千多具,加上檢驗內臟的數量,總共和兩萬多個以上的死人打過交道,以這樣的經歷來看,法醫楊日松碰上奇怪的靈異事件也不足為奇了。

法醫楊日松曾經親口告訴記者的一個故事:

早年有一位法醫,一天夜半時分,家中電話鈴聲大作。她太太從被窩裡爬起來接電話,又把話筒交給他,迷迷糊糊聽到對方向他報告三峽發生一起命案,請他次日去相驗。

第二天確實有個案子。等他去驗過屍回來,夫妻倆一談,脊椎骨陡然一陣寒意。

因為他家根本沒有裝電話。

這個故事有名有姓、有地址。由於民間習俗,這種事不吉利,此後那位法醫絕口不提,因此楊日松法醫要求記者「姑隱其名」。



有一次,楊日松到宜蘭蘇澳榮民醫院解剖一具女屍,歸途中遇到莫名其妙的「迷魂陣」,車子繞來繞去,居然回到宜蘭,楊日松覺得事有蹊蹺,再驗一次,結果在女屍肺部找到毒藥侵蝕痕跡。

八十一年間,楊日松到淡水沙崙海水浴場相驗「無面女屍」,當晚夢見一名滿面鮮血的女子,楊日松二度相驗結果發現女屍臉部是遭人以利刃割除,並非先前判斷的遭螃蟹啃食。

和楊日松博士認識十多年的葉昭渠博士,不止一次向楊日松博士提出「有沒有鬼神?」這個問題,楊日松博士都嚴肅地搖搖頭,然後補上一句:「靈魂可能是有的。」楊日松博士這樣說,自然是有根據,我們平民小老百姓雖然無緣得見,但也這樣流傳下來這幾件讓人驚異的靈異事件了。

四十四年前,葉昭渠博士在高雄由小兒科改行當法醫,相驗的第一起命案,是一對母子在田野中一間小茅屋,因為失火而葬身火窟。

當天夜裡葉昭渠博士夢見,那個婦人向葉昭渠哭訴,說她和她罹患流行性腦膜炎的兒子,其實是被人謀害的。次日一早,葉昭渠博士到實驗室化驗,證明那個男孩雖然被火燒死,她卻不是。

警方根據葉昭渠法醫的相驗報告深入追查,終於破了案。兇手是她的丈夫。由於他有外遇,夫妻失和。那天他們在茅屋爭吵起來,他在盛怒之下,抓起瓶子把她砸昏,以為他死了,索性狠心縱火焚屋。

另一次葉昭渠博士午睡時,夢到一個女人請他雪冤,兩個小時後他到淡水河邊驗屍,死者就是託夢給他的女子。葉昭渠博士驗出她是「死後落水」,刑警隨後查出,她被人失手擊斃後,拋入河中。

還有一次,葉昭渠博士夢見一個男子向他點點頭,一晃而逝。事過三天,他到屏東縣的深山驗屍,死者赫然是這個人。

最後警方查明他在北部當教師,患有精神病,自殺而死。

「託夢」是讓人難以置信的靈異事件之一,但是從蒐集來的一些真實的靈異事件來看,「託夢」似乎又是讓人不得不信?

他相信靈魂,對於靈魂楊日松引用日本學者說的「FM」電磁波,解釋他的靈魂觀,有點像一般人說的「第六感」:宇宙間一種超越人類感官的現在和存在(being)。

楊日松說:「FM(調頻)電波在空氣中震盪,無形無色,但沒有人能夠否定它們的存在,FM電波被收音機接收後,就轉化為聲音撥放出來。」人腦細胞也是一台收音機,視覺、聽覺、嗅覺的訊息也都要經過大腦的接收,有些電波可以在意識層面裡察覺,有些電波卻在潛意識裡運作。

楊日松相信,人死後會有一段時間,腦波呈現游離狀態,要是在某些條件的配合下,和感應能力強的人腦接觸(就像收音機頻率調對了),或許就有些托夢或者其他的感應現象。

(關於「楊日松」:台灣著名法醫,被譽為「台灣的福爾摩斯」,也是台灣司法系統跟推理小說重要的象徵。讀書時期,楊日松對宋朝的『洗冤錄』,以及被傳到國外後的「宮廷法醫學」、「裁判醫學」等學問,就特別重視。所以他選擇冷門的基礎醫學,且成為絕無僅有的專攻「法醫學」學生。當時台大醫學院院長杜聰明(台灣首位醫學博士),對楊日松的學習大力支持,是楊法醫心中的恩人。民國39年(西元1950年),楊法醫從「台大附設醫院專修科」畢業,他著名的同學有楊振中先生、趙榮發醫師、何敦禮醫師等。而從民國37年,踏入台灣省警務處開始擔任法醫,在同一單位服務四十多年。

從民國37年(西元1948年),楊日松法醫到台灣省警務處實習始,數十年間檢驗過上萬具屍體。他為表示對死者的尊重,過程皆不戴口罩。瑠公圳分屍案、五股箱屍案、江子翠分屍案等等,都是他參與檢驗過的案件。法醫生活當中,楊日松接觸過各式各樣的死者大體,即連他撰寫解剖報告的辦公處所,也有一顆孫伯英氏的頭顱,那是民國四十年代新店屈尺案的死者,因未被家屬請回,故泡在福馬林液裡保存。

因為深厚的法醫資歷,民間許多有爭議性命案,都指名楊法醫參與,他因此承受相當重的壓力。在楊法醫的觀念中,不喜歡媒體及外界把「法醫」職業投以特異眼光。民國66年,電視公司想拍楊日松專輯,他很排斥,甚至不惜違抗上級,說出:「如果個人的權威過於建立,那麼地方法醫制度將逐漸形同虛設。」這樣鏗鏘有力的言語。平心而論,楊日松法醫的光環,並非他樂於接受的,他打心理不喜歡曝光在媒體前,只希望能專心從事自己的工作。

楊日松法醫面對國內法醫之斷層,頗感憂慮,民國68年(西元1979年)成立「法醫協會」,民國73年(1984年)成立「中華民國法醫學會」,目標在培植法醫人才、促進法醫交流,但後來因為經費短缺而面臨困境。此外,民國69年(西元1980年)楊法醫也曾協助法務部和國防部開設法醫訓練班。日本東京大學曾經頒授「榮譽法醫博士」予他。楊法醫在民國87年(西元1998年)以法醫室主任職務退休,並獲總統府頒「特種領綬景星勳章」,合計法醫生涯共約50年。在他退休後,刑事局仍特別禮遇,幫他保留辦公室,法警後輩仍經常向他請益。2011年11月23日今天凌晨3點因為大腸癌併發肝衰竭,病逝在國泰醫院,享年84歲,而這天也剛好是楊日松的生日,)

(以上資料引用整理自網路新聞)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