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阿倫 於 2024-11-17 00:05 編輯
『廣義靈魂學』上冊 第三十一章 「靈魂」一個半
作者:張開基
(本文作者擁有著作權,非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轉貼、摘錄或任何形式之引用,改作)
這是「靈魂學」研究課題中;有關「靈魂」形成最精彩有力的一個案例;如果不是醫學科技的進步,真的難以探索到這麼深層的認知。
一般的雙胞胎或多胞胎,雖然有著相同的基因,但是,仍然有著各自的人格特質,當然也都有著各自獨立的「靈魂」,但是,「連顱雙胞胎」卻意外的產生了難以界定的「特異靈魂」,既不是各自獨立,卻又不是完全相同的「靈魂」。
目前世界上這種「連顱雙胞胎」存活下來的一共只有六對,其中一對伊朗姊妹花已經在年因為分隔手術失敗而不幸雙雙過世,我們針對這麼少數的樣本來進行了解時,竟然可以發覺到很令人震驚的現象;
其中以美國賓州的「洛莉和喬琪夏培爾」
(George and Lori Schappell)姊妹而言;她們已經是中年人,基本性格已經幾乎完全定型,但是,她們除了「頭顱相連」以外,性格迥異,根本不像一般正常的雙胞胎,比較起來,她們反而頂多只是像一般「非雙胞胎」的正常姊妹而已,即使她們共用一部份腦部和血管,甚至其中任何一位的飲食都會影響到另一位,但是,這麼緊密的生理關係,人格特質上卻仍然大異其趣,比較健康的「洛莉夏培爾」甚至強調如果她結婚,丈夫只屬於她一個人的,換言之;就是丈夫只能碰觸或喜歡她這邊的身體,不可以喜歡或試圖碰觸「喬琪夏培爾」,否則她一定離婚,絕不妥協讓步。
當然這樣的堅持和每個正常的女性都一樣,沒有什麼特別,但是,她們這對「連顱雙胞胎」共用部份腦部和血管,在「核磁共振」的檢視下,她們也確實各自有著不同的感受和獨立思維,所以,如果結婚,包括親密關係,並不影響另一邊,但是,兩人個性不同,生活態度不同,日常習慣不同,喜好的事物不同,甚至連身體也「涇渭分明」的劃清界限,那當然必須承認她們是兩個完全獨立的人,也有著各自獨立的「靈魂」,明白的說;這是有著兩個不同「靈魂」,只是身體不幸在母親懷胎時「沾黏」在一起的姊妹而已。
關於這對「連顱雙胞胎」姊妹,性格的迥異,有可以理解的部份;那就是生理上的差異,因為其中「洛莉夏培爾」比較正常,而「喬琪夏培爾」則因為「脊柱分裂不全」,所以造成下半身嚴重萎縮癱瘓,當然,一個表現的比較強勢,一個相對弱勢,這在正常一家兄弟姊妹中也一樣會發生,而飲食的偏好,也可以用生理狀況不同來解釋,但是,顯然不只如此而已,她們的性格差異也實在太大了,雖然她們相處的不錯,沒有水火不容的問題,甚至「洛莉」還很樂意的用特製高腳輪椅「帶著」妹妹「喬琪」四處走動,也沒有絲毫怨言或覺得累贅,但是,單就性格而言;她們真的是南轅北轍,幾乎沒有共同之處。假設把她們分開來,各別觀察再作比較,應該會發現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絲毫看不出兩人不但是同一家庭中的姊妹關係,也不是一般正常雙胞胎,更難相像她們竟然是共用部份腦部和血管,在生理上緊密相連互相循環血液的「連顱雙胞胎」。
那麼,在「靈魂學」的認知上,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靈魂,顯然不是在出生之後才形成的「新靈魂」,而是二個「再世靈」。因為,如果是二個出生之後才形成的「新靈」,雖然也都是各自獨立的靈魂,不是完全相似的拷貝版本,但是,有著相同的基因和完全相同的「預設模式網路」;甚至從出生以後就24小時形影不離的相同生活背景,從小接收到的外界訊息及刺激也八九不離十,那麼,如果在性格上有諸多相似部份,也是非常正常合理的,為什麼卻反而在性格上有著幾乎南轅北轍的差異了。
再說;以正常的雙胞胎而言;相同的基因,相同的家庭,相同的生活環境背景,有非常相似的外貌、體質,有類似的人格特質,但是,仍有不完全相同的思維、喜好或者不同的職業發展,那麼,這些差異也可能是因為來自他們畢竟是獨立的個體,仍然有自己「獨處」或和不同「同儕」相處的機會,也甚至,在非同時的時機,父母的教育或者一句讚美一句責罵可能都會造成不同的影響,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連顱雙胞胎」根本是24小時形影不離的,她們幾乎沒有獨處的機會,沒有「單獨」和父母、同儕相處互動的機會,那麼,除了生理的強弱不同差異因素,還有什麼會形成這麼迥異的人格特質,甚至「不承認」另一邊身體或共用的腦部、血管是跟「自己」有關?
那麼,用二個非後天形成的「再世靈」來解釋,應該是合理的了。因為完全不同的人格特質,是受到「前世殘留人格習性」不同的影響。
當然,相關的也是更精彩的就是另一對目前還很年幼的連顱雙胞胎;2006年出生在加拿大卑詩省的「塔天娜和克莉斯塔霍根」
(Krista (R) and Tatiana Hogan)姊妹,從特製的「核磁共振」檢視中發現;她們共用腦部和血液循環的狀況比「洛莉和喬琪夏培爾」姊妹更複雜更奇特,而且對於其中一位的聲光刺激,另一位不但有明確的反應,甚至在腦部顯影中也發現了對應部位的反應
(這點是「洛莉和喬琪夏培爾」姊妹所沒有的),而且,她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的奇異現象也是令人嘖嘖稱奇,連科學家也難以有明確的解答;譬如,兩人各有一對眼睛,其中一位看電視時,另一位的眼睛注視的明明是其他地方,並沒有看電視,但是,一樣有相同的視覺反應,而其中一位看得到玩具所在,另一位明明視野是看不到玩具的,但是,她卻能正確無誤的用手拿到那個她不可能看到的玩具;簡單來說;她們可以共享不同的視野,等於有四隻眼睛在看世界,然後可以看到比一般人兩隻眼睛所看到的視野更大出許多
(註:這對姊妹是頭顱側面相連,假設是後腦相連的話,古話所說「後腦勺長眼睛」就會因此成立了),即使把其中一個人的眼睛蒙住後,她能知道另一個小女孩正在看什麼?
而且對其中一個呵癢,另一個會一樣發笑,為其中一個打針,另一個也會哭,這些種種表現,可以證明她們有共同的感覺,只不過,她們又有不一樣的地方,有時一個想往東,另一個卻想往西,比較健康的偶而也會欺侮較弱的一個。克莉絲塔依靠妹妹的腎和心臟維持生命。有一次她拿起果汁說:「我喝的特別特別快。」這時塔天娜突然睜大眼睛,捧著胃部驚呼「不要」。克莉絲塔喜歡吃調味番茄醬,而妹妹塔天娜卻最討厭這種食物。有一天克莉絲塔正在非常享受地吃番茄沙司時,儘管塔天娜並沒嘗一口,但她卻在不停做鬼臉,像是正在試圖把什麼東西從她舌頭上刮掉。
在這些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們幾乎可以共享「感覺」,不論是任何一方原本片面的「感受」,不論是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等,另一個也能同時感受到完全一樣的「訊息」,但是,這是指「接收訊息」的方面,彷彿是「一個人」,其實這已經非常奇特了;但是,在「反應」上,卻又有很大的不同;
(註:譬如「多指症」,假設有人每隻手各有六根指頭,而且都很正常靈活,那麼任何一根指頭的觸覺或痛覺,上傳或反應都當然是屬於同一個人的,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包括當事人或其他人,沒有人會把那二根多出來的指頭視為無生物或者其他人的。但是,在這對連顱雙胞胎姊妹身上,就很難這樣界定了)。
譬如喝果汁的事,應該是「肚子」已經很飽脹了,但是,有一邊的口腔還想繼續獲得果汁味道的滿足,這種情形即使是正常的單一個人也會發生的;有如一般人去吃「吃到飽」的自助餐,有些人明明肚子已經很飽脹了,但是,仍然難以拒絕美食的誘惑,因此,理智一再的提醒「肚子很脹了」,但是,另一個「自我」還是忍不住的忍不住會繼續拿各種食物,繼續享受口腔的味覺及咀嚼的快感。差別只是;理智的自我不會發出明確具體的吶喊;而這對連顱雙胞胎,其中一個卻具體的激烈反應出來了。
另外,蕃茄醬的例子,也證明其中一個口腔中味覺傳遞的「味道」訊息,進入腦部時,雙方都能明確感覺到,但是,「反應」卻是兩極的,一個喜歡,一個厭惡。那麼,顯然這樣的差別反應,又不能說她們是同一個人,顯然是兩個獨立的人格。
我們來假設;如果她們只是正常的雙胞胎姊妹,身體沒有任何生理的連結,那麼同時讓她們吃蕃茄醬,她們一個喜歡,一個厭惡,這是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但是,這對連顱雙胞胎姊妹,並不是同時吃蕃茄醬,可是喜歡的那個吃,而另一個雖然沒有吃,卻也感覺到同樣的味道,而且下意識的去刮舌頭,彷彿口腔中真的有蕃茄醬。這就很奇特了,相信如果不是因為腦部相連,任何兩個單獨的個體,即使是同卵雙胞胎也不會有這麼明確的「感覺」和這麼激烈「反應」的。
再假設;如果醫學科技有一天更進步,可以順利並安全的分割這對連顱雙胞胎時,其中克莉絲塔吃喜歡的蕃茄醬食物時,塔天娜沒有吃,那麼還會有厭惡和刮舌的反應嗎?照理論來說;她們的「感覺」已經分離,應該是不會有反應了。
不過,以目前繼續相連的狀態來說;她們有共同的「感覺」甚至「心意相通」是確實存在的,但是,反應又有很大的差異,那麼即使同意她們在身體上是不同的兩個人,只是某些部份共用,這樣是說得通的。
以下附錄引用自網路這對「連顱雙胞胎」更詳細的相關資料以供探討和研究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