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阿倫 於 2024-11-16 23:44 編輯
『廣義靈魂學』上冊 第二十七章 偉大的「靈界」開拓者—「耶摩」
作者:張開基
(本文作者擁有著作權,非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轉貼、摘錄或任何形式之引用,改作)
「耶摩」
(Yama原名是耶摩羅遮 Yamaraja,中文也有譯為「耶魔」、「閻魔」、「炎魔」或「琰魔」的,最後才在中國變為「閻羅」或「閻王」,在中國民間則俗稱為「閻羅王」甚至「閻羅天子」的)。
在印度古老的神話傳說之中,「耶摩」原本是天神,他是太陽神和「薩拉尤尼」所生的雙胞胎兄妹之一,妹妹叫做「耶蜜」
(Yami),他們原本是世界第一對男女人類,但是,因為太過於寂寞,妹妹「耶蜜」突然瘋狂的愛上了哥哥,不停糾纏著要求和他做愛並成親為夫妻,但是,「耶摩」認為這根本是亂倫行為,絕對不可以,所以嚴詞拒絕,結果引發了「耶蜜」因愛生恨的如火嗔心,竟然親手弒兄,而「耶摩」就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死亡的人類;他在死後發現了「祖先之路」,可以把自己和往後死者的靈魂引導到這個屬於死者的天堂裡去;這個天堂又稱為「耶摩天國」,也就是後來佛經中所說的「耶摩天」。
在印度神話中;起始之初,人類死後,靈魂有二個去處;其一是「天神道」,其二是「祖靈道」的「耶摩天國」,在「耶摩天國」是一片光明美好又快樂的地方,在這裡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一切欲望也都能得到滿足,所有亡靈終日都是在鳥語花香、天籟笑聲的花園以及金碧輝煌的宮殿中尋歡作樂。
「耶摩」有一隻鴿子和一隻貓頭鷹做為傳訊的使者,還有兩條各有四眼,全身有著美麗斑紋的狗,只要有人死亡了,就由這兩條狗去將死者的亡靈帶到「耶摩天國」來;以上的神話故事發生的時間很早,「吠陀前期」時已經記載在「梨俱吠陀」之中;但是,這時還是屬於「五火二道」的信仰時期,人類死後的去處只有「天神道」和「祖靈道」;而且並沒有任何和生前心行善惡有關的條件,去處的不同單純只和生前所做過的祭祀有關;也就是說一個人生前不論是大善人或者大奸巨惡,只要完整的做過五種祭祀就能直升到「天神道」,與所有的神祇一起過著永遠快樂的日子,但是,如果少做了最重要一樣針對「火神阿耆尼」的大祭典,那麼就只能進入到「祖靈道」,但是,仍然還是相當美好的,只是不能享有和眾天神一樣的尊榮而已,不過,在這二道生活原來都是永恆的,並不需要重新轉世或者再次輪迴投胎為人。
下一張照片中的神廟雕像完成於西元九世紀,可以看到「耶摩」下方有一隻水牛,那是他的座騎,再下一張照片中的神廟雕像完成於西元十世紀,可以看到「耶摩」左右手各有一隻鳥,這樣的造像是忠於印度原始神話的,雖然有著「骷髏頭」象徵死亡,但是「耶摩」本身的面容卻是和善愉悅的,沒有任何恐怖猙獰的感覺。
但是,簡而言之,在這一時期,人們死後的世界都是美好的,和中國古代「生為徭役,死為休息」那種「回老家」的觀念是大致相仿的。那時的印度人對「死亡及死後世界的的觀念是非常單純美好的;認為人活在塵世間是相當勞苦還有病痛及貧困等等的諸多痛苦的,但是,一旦死亡,經過火化之後,靈魂就被釋放並淨化,然後就能永恆快樂的生活在不同的天國中;生前的心性行為善惡和恩怨情仇從此一筆勾消,再也沒有任何瓜葛。在「吠陀時期」是沒有「地獄」觀念的,也更沒有「善惡罪業」、「因果業報」、「死後審判」以及「輪迴轉世」觀念的。
「耶摩」身份及職掌的轉變
但是,到了後來,「種姓制度」逐漸成型,那些個個聰明絕頂的婆羅門僧侶為了鞏固自己的權位和攫取更多的利益,竟然把人們死後的永生權利一分為二;把「婆羅門、剎帝利、吠舍」三個種姓劃歸「再生族」,卻把社會金字塔底層佔人口絕大多數的「首陀羅」種姓劃歸為「一生族」;也就是說;佔人口絕大多數的奴隸階層者死後的好日子結束了,只有上三個種姓才能在死後永生,進入「天神道」或「祖靈道」去快樂過活,「首陀羅」種姓
(以及賤民)是不能享有這種特權的,生命只有這一世,一旦死去,也就煙消雲散,與草木同朽,沒有永生的靈魂。現在來看;很難相像當時制定這個規範的婆羅門僧侶是基於何種理由產生這種念頭的,不過,還真的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做了大錯特錯的一種愚行!因為佔人口少數的「雅利安人」以統治者的高姿態入侵印度成功,他們原本並沒有比原住民更先進的文明,反而只是擁有更草莽更原始的觀念
(這點和元朝蒙古人打敗宋朝後入主中國的形態相當雷同,宋朝的文化禮教已經相當先進完備,但是,在武力上遠不如文化水準相對懸殊低落的蒙古鐵騎,所以無可奈何也只能任憑宰割了)。
因此當「雅利安人」寡佔了「婆羅門」和「剎帝利」以及「吠舍」三個階級之後,因為種族及膚色的優越感,將黑皮膚的原住民打入最低的奴隸階級「首陀羅」,武力容或可以使人的肉體屈服,但是,卻無法使人的心理真正誠服,於是在極度歧視的心態下,他們擅自編派「死後永生」的權利,剝奪了奴隸階級「首陀羅」族群的再生權;但是,也因為這個非常錯誤的決定,引發了社會的巨幅震盪;那些一生勞苦貧窮的奴隸階級,原本對死後世界總是還有一絲絲期盼的,結果竟然被硬生生的剝奪,當然會引發心理和實質的反抗;
在武力不足以抗爭時,一種原始順世頹廢潮流開始蔓延,輕則廢弛自身的社會責任,抱持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生觀,只求當下的快活和享受,不願再唯命是從的接受差遣奴役,重則作奸犯科,窮兇極惡的奪取酒色財貨來滿足今生的需求
(既然死後一切都煙消雲散,沒有任何可以休憩享樂的天堂可以期盼,為何不毫無約束放蕩的盡情享受短暫的此生呢?);整個階級嚴明的社會架構因此岌岌可危,恐將面臨徹底的崩壞;因此,一種思想恐嚇的宗教信仰被迫產生;那就是「地獄」的觀念;
同樣是出於婆羅門僧侶的刻意編造;在天界眾神中找出了最適當的「人選」—「耶摩」;畢竟他是掌管「祖靈道」所有亡靈的。於是「耶摩」這原本只是悠遊在天國享福的主角,竟然被地上一些婆羅門僧侶蓄意編造新的神話;強行一分為二,讓他一半在「耶摩天國」享福,一半卻要兼差來掌管眾苦之地的「地獄」;變成了地獄之王
(也就是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大家耳熟能詳的「閻羅王」),而且婆羅門僧侶為了自圓其說,開始把原本永生的「祖靈道」也篡改了一番;變成不是其中全部居民都可以永生;而是要看後代子孫是否持續為他舉行祭祀而定?如果不幸沒有子嗣或者後代家道中落無力持續為祖先舉行祭祀的,這些已經在「祖靈道」享福的祖先就會失去永生特權,再次「降級墜落」來人間輪迴;對於婆羅門僧侶來說;這無疑是個「一石二鳥」之計,因此又有了可以增加「為人祭祀」來歛財的名目。
至於在人間作惡的人,死後也不再擁有一筆勾銷,重新洗牌的權利,不能再無條件進入「天神道」或「祖靈道」去天福永享;反而會被打入「地獄」接受審判,並依照生前罪過的輕重來接受酷刑懲罰。至於所謂的地獄酷刑倒也沒有任何創新,全是人間各種耳熟能詳酷刑的翻版而已。至此,我們也一樣能夠輕易看出「地獄」和「罪業」觀念是怎樣被人類蓄意造作出來的;同時也可以了解到
一,為什麼「地獄」觀念不是無始之始就存在的,反而是在「五火二道」之後才出現的?
二,「耶摩」為什麼會被硬生生的一分為二,由他來掌管恐怖的「地獄」?因為他的確是一個適當的人選,但是,同樣為了自圓其說,總不能突然一夕之間改變他的職掌和神性,所以只能掩掩遮遮的讓他用「兼職」的型態來掌管「地獄」。
三,在婆羅門三大綱領之中,第三條是「祭祀萬能」,但是,很顯然的,在「五火二道」時期,祭祀是可以決定死後去處的,跟生前心行善惡無關;但是,當「地獄」觀念被造作出來之後,「祭祀萬能」在這個系統中是肯定不適用的,祭祀已經不能挽救那些死後該下地獄的惡人
(或惡靈),這點和「婆羅門三大綱領」中「祭祀萬能」的主張是完全矛盾的,但,倒是和第二條「婆羅門至上」卻完全吻合,婆羅門僧侶豈只是至上,根本是比眾天神更偉大更萬能的,連眾神的職掌和地位都可以由他們擅自編派,神話故事也是可以任意編造來符合自身的利益,任何和宗教信仰的事務都是他們說了算,至於「神」,只是他們的傀儡和騙人的幌子而已。
也所以當印度從「吠陀時期」進入「梵書」時期,死後的觀念從原本的「五火二道」也改變增益成了「四生三道」,也就是除了原本的「天神道」和「祖靈道」之外又增加了一個「地獄道」,同時,四生的觀念會被強調,是因為「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又被用來加諸在惡人的死後去處,往往是在地獄受完酷刑之後,總是要安排下一程的去處,既不能讓他們去天界享福,又不打算讓他們再世為人,所以,就編派這些罪靈轉生為畜生或者蛇蠍或細小的蟲子吧。在此,我們同樣又可以看出一個漏洞生漏洞的實證:顯然,「首陀羅」
(及賤民)突然一夜之間從「一生族」又變回「再生族」了,只要他們生前作惡,死後就還是有持續存在的「生命」去下地獄受苦,受完苦再轉生為畜生或蟲蟻。為什麼會這樣一直自相矛盾呢?
答案也很簡單;因為神話是人為編造的,「輪迴」觀念也是人為編造的,「罪業果報」一樣是人為編造出來的,因為不是自然機制,所以難免就會出現自相矛盾的漏洞,更何況;在今天的印度,仍有將近一半以上的文盲,在二、三千年前,知識是完全被婆羅門階級壟斷的情況下,究竟神話是怎麼說的?那些神有什麼不同的特性和神通?神與神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那個神比較神通廣大?那個神做過什麼醜事?人死後會有什麼遭遇?怎樣才能進入天國永生極樂?為什麼同樣是人卻有不同的階級?為什麼有人可以一生富貴榮華?為什麼有人就必須貧困低賤的過活,而且世世代代不能翻身?等等等等……這些都是婆羅門僧侶說了算!
在極少人敢質疑的神權威嚇下,在婆羅門至上的威權陶醉中,他們並不是這麼戒慎恐懼,縝密亟思的來編造各種神話,有時也許考慮有欠周詳,有時則根本是肆無忌憚的,所以天長地久的就會出現漏洞,然後當然就必須以謊圓謊的不停編造各種謊言來自圓其說;但是,謊言終究是謊言,那是絕對經不起時間考驗的。二千多年前民智未開的印度,容或謊言還有極大的效用,還有極多的人民會相信;但是,二千多年後的今天,當我們重新回顧印度的宗教史和各種神話時,用研究的心態去發掘,當然可以找出那些是根本自相矛盾、漏洞百出的人為謊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