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494|回復: 1

06『廣義靈魂學』上冊 第五章 靈的形成條件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5-1 19:41: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阿倫 於 2021-10-2 14:28 編輯

『廣義靈魂學』上冊 第五章 靈的形成條件

作者:張開基

(本文作者擁有著作權,非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轉貼、摘錄或任何形式之引用,改作)


首先,最重要的是「我」的意識;

其實不只是人類有「我」的意識,有少部份智商較高的動物也有,經過動物學家的長期實驗證明,包括猩猩、大象、海豚、白鯨等至少這四種動物都有「我」的意識,但是,都只是在「自我認知」中最初級的階層;

關於「自我認知」的能力,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由低至高的智力階層:

第一,「圖象認知能力」:

一,「鏡像認知」:從鏡中反射的影像,能夠認出「自我」,可以區別自身與其他同類或異類物種的不同,在動物學家的實驗中,先讓白鯨或大象照鏡子,然後在牠們額頭用顏料畫上明顯的記號,譬如一個圓圈,然後讓牠們再照鏡子,當牠們發現額頭上的記號時,先是有些迷惑,但是,很快就會知道這個自己在鏡中的影像和牠們原來的樣貌有改變,並會試圖拭除自己額頭上的記號,而不是認為那是別隻同類,也不會笨到去拭除鏡中影像中反射出來的額上記號。

二,「靜態影像認知」:與「鏡像認知」能力相比,這裡指的是譬如等身比例的照片,因為是靜態呈現,不像在鏡子前面,因為藉由自主的各種動作,可以看到反射出來的互動對照關係,而可以因此確定「認知自我」,靜態的照片,除了和鏡中呈現的影像成左右相反的不同效果,而且,無法藉由自身改變位置、動作或姿勢來對照,因此,必須有初級「鏡像認知」能力後並深刻記憶自己的樣貌,而且還要能在腦中靠想像力將左右相反的影像虛擬的顛倒過來,從而「認知自我」,同時,還要能在一堆同類的近似照片中,正確的認出自己的照片,這個能力層級要比「鏡像認知」困難許多。如果,再進一步把大約二百張同類的大頭照片排列組合成一張大圖,每張大頭照以一英吋見方大小顯示,隨機將主角的照片安排其中,測試能否正確認出自己所在?






三,「動態影像認知」:先讓接受測試的動物,放任自由的去進行日常活動,然後以其為主角拍攝一段影片,再分別拍攝幾段同類動物相同活動的影片,然後隔一段時間,隨機調整順序播放給受測者觀看,測試牠是否能從幾段不同主角做相同活動的影片中認出自己?這點牽涉到自己外形特徵及習慣性動作的認知。





四,「剪影認知」:包括靜態的單純黑白對比的「靜態剪影圖片」和「剪影處理的動態活動影片」,讓受測者觀看,測試是否能在這樣簡約化的靜態及動態影像中,經由「自我特徵辨識」中來認出自己?

五,「另類認知」:包括從凹凸鏡、哈哈鏡呈現的扭曲影像、在將五官特徵誇張呈現的搞笑漫畫、只有黑白對比高反差的「拓印畫像」、只有線條的銅版肖像畫(例如鈔票上的名人像)、各種石頭、木頭、金屬材質的雕像等等。還有就是「盲人」能夠單憑手指的觸覺去分別特定的親人或者陌生人。

在以上的進階「自我認知」能力中,猩猩大致可以完成第一項及第二項的前半段,除了人類以外的其他動物,沒有任何一種能擁有以上所有「自我認知」能力的,而且與人類相較,差距非常大,也因此,在這麼初級的「自我認知」能力上,其他任何動物都無法順利跨越這個門檻,因此,也就當然無法形成「靈」。
(註:「靈」在基本意涵上就是「自我意識」,沒有足夠的「自我意識」就無法形成「靈」)





或許,我們還可以再來看看人類另一項驚人的相關能力;那就是警方的嫌犯模擬畫像師,一個被害人或目擊者,憑記憶和單純口述來描述嫌犯的頭部特徵,畫像師必須「心領神會」來自聽覺的描述,然後依靠強大的想像力,在腦中逐漸拼湊出一個虛擬的影像,然後還要有一雙巧手,藉由鉛筆精準的運用,然後在紙上呈現出肖似嫌犯的樣貌特徵,通常只要經過被害人或目擊者認可之後,如果嫌犯就逮並俯首認罪後,比對畫像,通常都相當接近,甚至也有神似度幾近九成的案例發生過;在這方面除了要佩服畫像師的強大想像力和繪圖功力,真正奇特的是人類竟然有這麼驚人的「語言描述能力」,能夠單憑口述,就能將記憶中一個嫌犯的面貌五官特徵描述得讓畫像師幾乎像「從網路或另一台電腦下載圖片資料」一樣,這種陳述表意能力以及畫像師的「想像力」,筆下的表達能力;都在在證明人類的「認知能力」是如何強大,幾乎是不可思議了。




六,「同類間的外貌認知」:人類不但可以從各種鏡像、照片、動態、剪影等等精準的「認知自我」,對於同類間,譬如親朋好友以及一些名人的鏡像、照片、動態、剪影等等的資訊,也一樣能精準的「認知對方」,這點是其他四種具有初級「認知能力」的高智生物不可能做到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樓主| 發表於 2019-5-1 19:46:2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阿倫 於 2021-10-2 14:33 編輯

第二,「環境認知能力」:

不過,以上部份是屬於「感官認知能力」範疇,連人類強大的「自我認知」能力也還在這個範疇之中;簡而言之,就是我們是運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的接收訊息器官,收訊後在腦部整合並搜尋記憶庫中的相關資料進行飛快的比對,然後作出判別;即使我們現代人可能已經在鏡子前面看過千萬遍自己的影像,但是,下一次再照鏡子看到自己的影像時,仍舊要重複這一套完整的過程,沒有任何一部份可以減省。但是,假設出門走在路上,遇見一個常見的老朋友,或者一個多年不見的朋友,一個是「一眼認出」,一個是「似曾相識」,後者在進行記憶庫資料比對時會比較多花一些時間,甚至於可能已經「想不起來」,或許經過對方提醒一些往日的相關資料,也能「哦……」的一聲勾起正確的記憶;不過,這些差別只是在時間的差別上,有些屬於常用記憶,有些則因為不常用而通常被放置收藏在「下層」;但是,無論如何,時間差並無損於「認知能力」的本身。






第三,「感知能力」:

一,「自我感知能力」:除了「認知能力」,人類還有一種很特別的「感知能力」,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前者需要靠「感官知覺」來進行,而後者不需要,簡要的來說;就是即使不經由肉體「感官知覺」的收訊、整合和比對等等;或者因為受傷或疾病,當我們喪失全部「感官知覺」能力時,我們仍然能夠「感覺到」自我的存在以及外界一切事物的存在;這是一種精神和心靈層面的認知,對於「主觀的我」或者「靈魂」的認知,在現今長足發展的「認知心理學」中,已經發掘出不少「自我肉體辨識不能症」的患者,即使無法感覺全身所有肉體的存在,卻還是能感覺「自我」的存在,那個正是「主觀的我」,一種「智性能量」,(或者直接說成「靈魂」的存在)



這個「感知能力」,我將之稱為「靈識」或者「內思網路」;

「靈識」是人類(至少目前已知的是地球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自行發展出來的一種能量,也是我很早以前曾經用來形容「靈」的名詞:「一組擁有自主意識的智性能量」。

我們可以想想「腦波」和「神經脈衝」是怎麼一回事?以人類來說;在「神經脈衝」方面;基本上會有正反兩向的,一個是從各種感官接受到的訊息會以「電流脈衝」方式經由不同的神經網絡(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傳遞回大腦來處理,而大腦要作出反應或者主動下指令給身體任何部位,如頭部、四肢作任何動作時,同樣也是反向的以「電流脈衝」經由神經網絡來傳達::

這些和其他動物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人類和其他動物最大的差別就是在一個「內思」網絡上,人類在這個區域是非常發達的,即使沒有外在的刺激和訊息進入,也不下達指令的情況下,這個「內思網絡」還是可以劇烈活動的,甚至可以形容成有如一個「內在星系」,通常,我們可以稱之為「思辨活動」,藉由這個「內思」系統的各種脈衝劇烈活動,讓人類能夠擁有非常大的想像力,非常不可思議的創造力,甚至因此可以做各種超現實、超時空的思索以及形而上的思辨,這其中有著幾種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一是足夠的腦容量,二是觀察力和學習力,三是想像力,四是邏輯思辨能力,五是立體呈像能力(差別有如平面地圖和地球儀)



宇宙自然的基礎是「能量」,但是,通常絕大部分的能量都是不具備「自主意識」的,譬如「動能、電能、太陽能」,也所以有一小部份可以為我們人類所使用;但是,至少,人類的「內思系統」的劇烈活動能力卻發展出了「高智性能量」,其他高等動物也或多或少擁有一些「智性能量」,但是,和人類卻是完全無法相提並論的;而且人類的「高智性能量」本身是可以擁有「自主意識」的,同時只要是現代人類,都擁有這種「一組擁有自主意識的智性能量」。正是我們說的「靈魂」或單指「靈識」,在肉體生命存活時,這種能量和肉體(特別是具體的大腦)是相互作用的,而且通常是完全緊密的嵌合,並不會輕易的分離或者各行其事,只有極端狀態下,譬如重大撞擊昏迷時,偶而也有「靈魂暫時離體」的現象,不過都為時不久,也不會發生若即若離的現象。如果是在手術必須全身麻醉的情況下,肉體的麻醉也會同時連帶影響靈魂,通常在這個麻醉期間,靈魂也同樣處於麻醉狀態。

我們可以先綜合起來,簡稱為「心智能力」,其他動物也有一定的「心智能力」,但是,都不如人類的強大和複雜,而人類本身雖然也大都具備「水準以上」的「心智能力」,不過,也還是有很大的各別差異性,從一般的思考模式,形諸於行為的,高階的邏輯思辨能力也都有所不同,甚至也可以說全世界沒有兩個人的「心智能力」是完全相同的,就算雙胞胎也不同,而且每個人的腦波也都是各自不同的……

關於這個「內思網路」,我們不要用「內在的我、外在的我」或者宗教中所謂「真我、假我」來作為區別劃分;我們可以想想;

我們是否經常在「自我對話」,特別是在縝密思考時,既然是「對話」,當然不會是單向的,一定是雙向的,這當然不是指不自覺的「自言自語」,一個人如果經常發出聲音的自言自語,應該在精神方面已經出現問題了;

這裡所說的「自我對話」其實是現代人幾乎隨時隨地都在做的事,只是也幾乎習慣成自然的不當一回事而已,然而,這正是我們的「內思網路」隨時在進行的「劇烈活動」,比較明顯的情況多半出現在一種抉擇或者「掙扎」時,而且總是有相左的意見在互相拉扯,辯論,兩邊都試圖在說服對方,有時是自私與公益、有時是合法與違法,有時是放縱慾望與阻止慾望,有時是給予與獲得之間,有時是近利和遠景之間,有時是冒險與自保之間……這類抉擇不論是生命中重大的事件或者日常生活中芝麻綠豆的小事,我們總是會需要在「內思網路」之中「自我對話」的,甚至我們也會在這個方式上,自我讚美,自傲,自我感覺良好,或者自責、自悔,過度的沮喪和憂鬱(超過生物性的反射行為),當然,也會進行非常抽象「形而上」的「自我對話」,一方贊成或堅持己見,一方也可能自我反駁等等,更甚至連「自殺」、「自殘」都是人類特有的行為,其他動物是不會有出於「心因性」的「自殺」、「自殘」行為,像「旅鼠」的自殺行為或者某些動物被人類安放的「捕獸夾」夾住一肢時,為了自由逃命,甚至不惜咬斷被夾的一肢逃命而去,那也是生理本能的範疇,當然不是「心因性」造成的。我們如果好好想想一個「自殺」成功者,在自殺行動之前,是要經過多少和多久的「自我對話」與「內思網路」的劇烈掙扎,才會這樣痛下決定的呢?

二,「對同類或異類間的感知能力」:這是近年來最常被討論到的「鏡像神經元」形成的「同理心」,可以明確的感受到他人甚至其他物種的心理變化,推測出他人的想法或者預測他人的下一步行為。

三,「環境感知能力」:「外感能力」:就是對於體外的「感知能力」,人的感知能力並不局限在身體之中,由最小一層皮膚來限制,通常是以身體的中線為主軸,向四周做360度的立體擴展,形成一個類似「橄欖形」的「感知場」。

我們對於「感知」或者「靈識」必須要有一種「場」的觀念,「場」的原意就是影響所及的範圍,譬如最常聽聞的「磁場」,指的是「磁力影響的範圍」,不論是一般「磁鐵」或者「電磁鐵」,最明顯的就是會對鎳鐵類物品產生吸引力,而如果用一堆鐵粉來測試,甚至可以明確看到磁場範圍和磁力線的分布。所以,同樣的,這種「感知能量場」也有著「場的作用力」,可以影響也會受影響,同時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可以不用中間介質,直接可以吸收能量並轉換為己所用;這點如果懂得大型「變壓器」的原理就知道;一般「電力公司」掛在電線桿上那種變壓器,從高壓線圈和低壓線圈之間,沒有任何電線或導電物質的實際接觸,但是,因為有「電磁場」的關係,高壓電可以隔空將電流傳遞向低壓電的線圈。

高等「純能量態的靈」是一種「能量場」型態的生命,所以,純能量態的「靈」,因為「場」的作用,也不用靠任何中間介質,直接可以吸收自然能量。



人類的「感知能力」可以說是另外一套獨立的系統,在人的肉體存活期間,是和「感官認知」系統交互作用,發展出人類非常獨特又敏感的所有「心智能力」,人類在死亡之後,這套「感知能力」系統,將會完全脫離肉體獨立存在,以「靈識結合靈體」形成所謂的「靈魂」繼續在自然宇宙中以另一種無肉體的生命型態存活,這也是人類異於其他物種最獨特之處。

對於「靈魂學」稍有涉獵的人,經常會有一種迷思和疑惑;那就是「靈魂」失去了肉體,沒有眼、耳、鼻、舌、身與腦子,為什麼還能看到、聽到、聽到、嗅到、嚐到、感觸到或者思考;

其實,那是因為不了解「靈魂」的構成;在「靈魂的新解」中,我已經分析過「靈魂」的定義;

「靈魂」是由「靈」(靈識)和「魂」(靈體)結合的另一種生命型態,靈識仍然保有生前所有的記憶和自主意識,而「靈體」則幾乎是肉體的精微複本,仍然有完整的「精微靈界物質」構成的「體」,雖然一般活人看不見整個「靈體」或部份「靈體」,但是,「靈體」卻仍然擁有眼、耳、鼻、舌、身與腦子,而且不但與肉體的運作完全一樣,甚且更加靈敏,譬如以「視覺」來說;不再受限於人類兩眼向前的視野局限,也不會因為各種眼球晶體屈伸的凹凸不良,譬如近視眼、老花眼;或者也不受限角膜病變,如白內障,視網膜病變造成的黃斑部病變……不但,有正常的視覺視力,而且懂得運用強大的「心智能力」控制的話,不用轉頭,就可以「看見」360度的全方位視野,只不過因為生前對肉體習慣性的運用,所以,難免還是會保留轉頭改變視線的習慣,而「感知系統」在脫離肉體的束縛之後,「外感」甚至「遙感」的範圍也會擴大,同時,因為「能量場效應」並不需要中間介質來傳輸,所以,所謂「心電感應」就成了正常的溝通方式,因為意念本身是一種能量波頻,只要在「感知」的範圍內,可以無線傳輸和接收,因此,雙方交談可以不用藉由語言(或手勢、文字),直接靠「意念傳輸」就能更有效的溝通,特別是人類語言不足以形容的某些抽象概念或者內心「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部份,或者深奧的「形而上」部份也可以傳達得幾乎淋漓盡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