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wu 發表於 2012-11-8 01:08 
先節錄一段科學人雜誌的文章
人類心智的四大特質
想請教醉公子,各個不同靈界、不同生命型式,
是否有因著不同感官覺知能力,產生不同心智型態?
※我曾經談到過:人類至少發展出「認知、感知、覺知」三種知覺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是使用「肉體感官」來認知一切,小部份會用到「感知系統」,但是,在比較清明的夢境,深度冥想,或任何方式進入「靈界」時,使用的是「感知系統」,這個系統也是「靈識」主要功能,因為「肉體感官認知」能力在肉體死亡之後就隨之停止運作,不再發揮作用。「覺知」是更高階,這個部份我知道的極有限,不敢談論。所以,在「靈界」幾乎只使用「感知」,不同的心智型態只是「感知」能力的智愚強弱而已。
又假設以人類現有知識系統為例,不同靈界不同生命型式的學習進化,
是否也像人類一樣,區分成許多領域?
※ 這是必然的,「靈界」不是一個完全不動的狀態,仍然有著各種活動,一樣需要不停進化,還是為了「更加適存」,這是生物和人類生命的必然和必須,否則必然被淘汰。
又我想到醉大生命銀行概念,我猜不論生命型式為何,最好能多方並進,
否則“心智銀行”也是片面、殘缺,甚至自我設限,終究因著某領域的缺乏,
永遠停滯?!
※ 生命與自然的互動是全方位的,目前的社會型態需要至少一樣謀生的專長,但是,不可因此偏廢其他才能,看看最近一些金融風暴,越是只專精一樣的,社會需求一改變,可能因為裁員而失業,可能馬上淪為遊民。
給你先看新書中一段文字,或許有點進一步認知的幫助:
不過,這邊的「靈民」不會也不能和人間溝通。不是願意不願意的問題,而是從來沒有這個必要,而且很多居民已經逐漸淡忘了他們曾經經歷過的人間生活型態,畢竟那只是一段很短暫的生命歷程而已。(註:我們不能用人間的觀念去看待相類的生命境界,譬如說如果某位「靈民」已經在此處居住了五、六百年,那麼在人間經歷的時光不過是十分之一,而且此處肯定是比人間更美好更適居的,那麼又怎麼可能會在意久遠前在人間的種種事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