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501|回復: 0

讀經之我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2-13 23:38: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賀蘭飛雪 於 2011-12-2 21:04 編輯

[size=150%]讀經之我見  文/張開基


  我衷心崇敬釋迦牟尼佛祖的大智慧,我也讀經,但是,一向只是選擇性的研讀,因為我沒有皈依任何宗教,我也無法接受任何形式化的宗教,我只是將佛陀的教誨當成前人大智慧的結晶。

  我個人對「讀經」的淺見;

1. 研讀
2. 思索
3. 質疑
4. 驗證
5. 了悟

  我只是用心研讀佛經,但是,不背誦,也不求任何感應。

  再三思索經文中的真義,遇到不懂,求問於高僧大德,但是,並不因此照單全收,只是參考比對,消化成為自己的看法。

  對於經文中任何部份都先質疑,後驗證於事實,並不因為我不是佛教徒,就表示「質疑」是一種不敬,因為佛陀在世時,就曾再三要求祂的弟子要懂得「質疑」,包括佛陀祂自己所說所教誨的,弟子們一樣要質疑和思索驗證,唯有這樣,才不會陷入一味的盲信,唯有這樣才能有自己的證悟,否則所有證悟都依然只是佛陀所有。為師者只能開示,卻不能替代弟子開悟,能否證悟全在個人。


  佛經記載了佛陀及其弟子的證悟和開示,那是前人大智慧的光輝,可以讓後世之人學習祂們的經驗,找尋到比較快速而正確的證悟之道,就如同照著正確的「造船術」,可以比較快速正確的編造可靠的竹筏(法),安然的渡到彼岸,但是,如果只是捧著一大疊「正版造船術」,自己不真正動手造筏,再多的「造船書籍」也不能讓你渡到彼岸的。死讀經書只是「鑿壁借光」,如果自身不能思索、質疑、驗證,而得著自性的了悟,離開經書,自己依舊只是「千年暗室,不見五指」。

  經書是前人偉大的「智慧」,卻是值得後人彌足珍貴的「知識」,然而死讀經書得來的「知識」並不是真正的「智慧」,是無法因此渡到彼岸的,能安然渡到彼岸的唯有個人自性的「智慧」。

  若能渡到彼岸,筏(法)尚可棄,何況是經書?


(本文作者擁有著作權,非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轉貼、摘錄或任何形式之引用,改作)
賀蘭飛雪代貼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