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88|回復: 1

人生跑馬燈被證實是真的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5-2-6 19:02: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人生跑馬燈被證實是真的 臨終前後「900秒腦電波」首曝光



人類在死亡的瞬間,大腦究竟會發生什麼事?想像一下,在短短幾秒鐘內重溫你的整個人生。就像一道閃電,意識脫離了身體,見證自己一生中的重要時刻。一群科學家首次捕捉到人類死亡前的大腦活動,證實這個被稱為「人生跑馬燈」,類似瀕死體驗的過程確實存在。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美國路易維爾大學澤馬爾(Ajmal Zemmar)博士領導的一項研究,早在2022年就被發布在《衰老神經科學前沿》期刊中,研究案例來自加拿大一名87歲癲癇患者,他們首次記錄到人類大腦死亡過程,出現類似記憶倒帶的腦波。

這項研究的組織者、路易斯維爾大學的神經外科醫生澤馬爾表示:「我們測量了死亡前後約900秒的大腦活動,並特別關注心臟停止跳動前後30秒內發生的情況。」

研究分析顯示,就在患者心臟停止前後,與記憶檢索相關的腦電波依舊活躍,負責高階認知功能的伽瑪頻率(gamma frequency)腦波也激烈增加。腦波是活人大腦中通常存在的有節奏的大腦活動模式。包括伽瑪頻率在內的不同類型振盪,與高認知功能有關,如專注、做夢、冥想、記憶提取、訊息處理和有意識的感知,就像那些與記憶倒帶相關的功能。


科學家推測,這種現象可能與大腦的生物機制有關。第一種理論認為,缺氧環境會促使神經元異常放電,導致「人生跑馬燈」浮現。另一種解釋為,與情緒記憶相關的杏仁核(amygdala)在面臨死亡威脅時會被啟動,釋放大量過往記憶,讓人在死前的最後幾秒鐘重溫生命。

這項發現提供了人類臨終時大腦活動的第一手證據,也與有過瀕死經驗的患者描述死前看到的「人生跑馬燈」狀況不謀而合。澤馬爾指出:「這些發現挑戰了我們對生命究竟何時結束的理解,並引發了重要的後續問題,例如那些與器官捐贈時機有關的問題。」

報導稱,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死亡前後的大腦活動,也掀起了醫學和倫理上的討論。例如,該如何定義死亡?當心臟停止跳動時,因為大腦還在運作,是否應該在宣布死亡時記錄腦電圖活動以及心電圖,這可能進而可能影響器官捐贈的時間,為未來的醫學決策帶來新的挑戰。


 樓主| 發表於 2025-2-6 20: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最新研究:「死亡走馬燈」真的存在
你相信瀕臨死亡前的「走馬燈」嗎?

PNAS研究:人類大腦在死亡過程中表現出高度複雜的神經活動,暗示可能存在某種形式的意識狀態。

在當今社會,隨著新興科技的迅猛發展,我們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探索生命的奧秘。而關於「死亡」——這一個所有人都逃脫不了的結局,它始終是人類最深邃、最神秘的話題之一。

在小說和電影中經常描繪的「走馬燈」現象,即人在瀕臨死亡前腦海中快速閃過一生經歷的畫面,是否真的存在?這種場景常常讓人感到既神秘又震撼,但長期以來,科學界對此並沒有明確的答案。

在小說和電影中經常描繪的「走馬燈」現象,即人在瀕臨死亡前腦海中快速閃過一生經歷的畫面,是否真的存在?(pixabay)

最近,密歇根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線索。這項研究不僅探討了大腦在死亡過程中的活動模式,還揭示了潛在的意識狀態變化,讓我們對生命的最後一刻有了新的認識。

真實世界4名患者的實驗
該研究涉及四位在密歇根大學神經重症監護室(NICU)去世的患者,他們因心臟驟停引起的缺氧損傷或大量腦出血而死亡。所有患者在生命的最後24小時內都處於昏迷狀態,沒有自願行為或明顯的意識跡象。

研究人員將患者在臨終過程中的不同時間點進行劃分,實驗結果顯示,在撤除呼吸支持后,兩位患者的大腦中gamma功率(>25 Hz)迅速且顯著增加,這種增加不僅局限於局部區域,還涉及到跨區域的連接性增強。特別是在temporo-parieto-occipital(TPO)區域,這些區域被認為是意識處理的關鍵「熱點」。這一發現與健康人腦在清醒和夢境中的活動模式相似。這表明即使在臨終時刻,大腦也可能保持著一定程度的活躍性。

具體來說,研究顯示,在撤除呼吸支持後幾秒鐘內,患者大腦的gamma功率激增,並在患者死亡的早期階段持續存在。

此外,研究還觀察到了gamma振蕩與較慢振蕩之間的跨頻率耦合(PAC)增強,表明大腦中不同頻率的振蕩之間存在強烈的相互作用,暗示著大腦內部的信息傳遞加強。

在死亡過程中,研究者還觀察到在後皮質「熱點區域」內以及TPO區域和前額葉區域之間的gamma同步性(功能性連接)顯著增加。這種增加在這兩位患者中尤為明顯,表明在死亡過程中,大腦的這些區域之間存在著廣泛的通信。

這些發現表明,人類大腦在心臟驟停期間可能仍然保持活躍,這可能與瀕死體驗中報告的主觀體驗有關。儘管這些活動可能與意識處理有關,但由於沒有患者從心臟驟停中存活,因此無法確定這些活動是否與實際的主觀體驗相關。

在兩位表現出gamma活動激增的患者中,他們的心率在撤除呼吸支持後有所增加,這可能與交感神經系統的激活有關。而在另外兩位患者中,心率沒有增加,這可能表明他們的自主神經系統在基線時已經嚴重受損。這些發現表明自主神經系統在調節大腦活動和死亡過程中可能發揮的關鍵作用。

此外,論文還提到了癲癇與瀕死體驗(NDE)之間的關係。研究發現,有癲癇病史的患者表現出高水平的TPO區域的gamma功能和有向連接性,這可能與NDE中報告的自發性視覺幻覺和離體體驗有關。這些發現為理解NDE的神經機制提供了新的視角,並可能有助於開發新的治療策略,以減輕或預防這些體驗。

瀕死體驗什麼感覺?讓親歷者來告訴你!

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瀕死體驗(NDE)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每10個人在危及生命的事件中就有1人報告出現某種感覺或者神秘體驗。

根據該項目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經歷包括諸多身體感受,例如思想以「特殊」速度移動,或者有靈魂離開身體。

瀕死體驗也就是瀕臨死亡的體驗,指由某些遭受嚴重創傷或疾病但意外地獲得恢復的人,以及處於潛在毀滅性境遇中預感即將死亡而又僥倖脫險的人所敘述的死亡威脅時刻的主觀體驗。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歐洲神經病學研究所期刊上,對來自全球35個國家的1034個對象進行了深入調查。

這些調查的對象接近死亡的情況各不相同,包括從打仗到溺水、撞車等事故,以及心臟驟停等醫療緊急情況。


不過很多接近死亡的體驗是非常相似的,大量調查對象都表明存在時間上的變化,發現思維能夠超快速地運轉,感官得到了增強,甚至感覺自己完全離開了他們的身體。

研究人員報告說,近乎死亡的經歷影響了10%參与瀕死情況的人,這意味著他們即將死亡但最終仍然活著。

在那些有經驗的人中,87%的人表示經歷了異常的時間感知,65%的人有「特殊」的思維速度,63%的人表示「異常生動」的感覺,53%的人報告完全離開他們的身體。

許多人報告了積極的經歷,而其他人報告說他們害怕或經歷了一些感到生命危險的事情。積極的經歷包括聽到天使般的歌聲和感受「完全平靜」。

可怕的經歷包括坐在胸前的惡魔感。其他常見的體驗包括在到達明亮的燈光之前沿著黑暗的隧道行進,並看到一個人的生命在他們面前閃現。

小結
通過這兩項研究,我們不僅了解到大腦在死亡邊緣仍然具備一定的活躍性,而且也為進一步探索心臟驟停期間潛在的意識狀態提供了基礎。雖然目前對於這些現象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但無疑它們挑戰了傳統觀念中關於大腦在死亡時刻完全失去功能的看法。


正如古人所言,「未知生,焉知死」,只有當我們真正了解了生命本身,才能更好地去思考如何面對死亡。這項研究不僅是科學研究領域的一大進步,更是人類智慧與勇氣的體現,鼓勵我們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永不停歇!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