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201|回復: 5

翻閱自我記憶庫,外我與內我。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10-6 09:07: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最近在思辨內我與外我之間腦中閃過一個意念「翻閱自我記憶庫」這一句,如果說這記憶庫包含「外我」與「內我」共同記憶,也就是或許並不是只有人一生之中的記憶,我假想或許某些人的內我存在著不屬於當世的記憶可能性?而一生之中「外我」主導時,在一般狀態下,無法閱讀內我所接觸的經歷,由於外我與內在一生之中所接觸與經歷種種並非完全相同,反而在生命週期過程,內我所接觸的甚至可能讓外我難以理解,當於肉體生命時期,偶然清晰的接觸了「內我」時或是內我主導時就可讀取「外我」與「內我」記憶庫,而我想;人類在某種敏銳又準確的「直覺」發生時,這或許也是「內我」表現的一種現象,形容到這個議題有些實在難以表達,不過同時我也認為,在肉體一生之中,外我與內我應該是時時在交流,如張大所言自己並不沒有注意到。

雖然「我」是獨一無二,只是我想解析辨別內我與外我切入的時機「那個點」,也非是崇拜芒求,我想若能夠更深入的理解,在這個思辨的過程中應是有助於本身的智慧與心智的提升。

發表於 2015-10-7 11:53:35 | 顯示全部樓層
以累世靈來說,這只是雲端圖書館中取出其中一本電子書來看,這個雲端圖書館即是"我",而不是每本書都會跳出一個"我"。經歷越豐富的的人館藏的書當然也就越多。
那個"我"不受到感官知覺與情緒影響,不同於日常生活的"我",所以有時候會覺得自己應該不會那麼做而感到匪夷所思或不可思議,也可能根本不會去理會多加思索而錯過與內我對話的時機。


發表於 2015-10-7 16:24:43 | 顯示全部樓層
我想內我外我所經歷再這一世應該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對於資訊獲取所能夠運用的方式和所得的結果會在不同的層面上,因此對於事物的重點也就有所不同,但看似不同其實就像機器的感測元件,是獲取資訊的偵測項目有所不同.因此內外我間分屬不同的感測元件彼此間如何來交流運用,如果我們用這樣看待不知可否?

 樓主| 發表於 2015-10-9 07:20:11 | 顯示全部樓層
jeffrey67 發表於 2015-10-7 16:24
我想內我外我所經歷再這一世應該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對於資訊獲取所能夠運用的方式和所得的結果會在不同的 ...

如果以一生來說,由於無論是「外我」或是「內我」都是同一個「我」,在這「一生」之中有內我有相同於外我的經歷,我認為是合乎邏輯的,如同 jeffrey76 網友所比喻的感測元件不同,而內我有更多不同於肉體的感知,也因為如此,內我的感知是仍肉體外我無法感知的,如外我限於五種識的感知等,且內我於肉體生命時期在外我沒有察覺或偶然間所去過的地方,是外我無法到達的。

這種情況我假設比喻成如修道者出陽神,或是深度冥想,或某種清明夢而進入靈界等等,這可能就是外我與內我一生中,一種經歷上的不同,因為靈界的特性,所以無法「攜帶」肉體進入那些境域。

所以我想;這也是一生之中內我有外我共同的歷練,而外我可能不見得有內我相同的歷練,不過我個人比較確信的是,一生之中一個人於生活上的努力進取,心性,智慧,心智等,也牽繫著而塑造成怎樣的內我,也因此一生之中只要有自「我」期許,經營生命銀行,心性善良,試圖提升心智與智慧,那麼無論外我與內我關係如何,對於肉體生命週期結束後的生命延續的靈魂,將會是個美好的境域,因已無肉體,此時便是完整的內我所主導了。

以上是個人的想法,歡迎諸位網友有任何想法,共同探討。

發表於 2015-10-14 12:37:58 | 顯示全部樓層
這種情況我假設比喻成如修道者出陽神,或是深度冥想,或某種清明夢而進入靈界等等,這可能就是外我與內我一生中,一種經歷上的不同,因為靈界的特性,所以無法「攜帶」肉體進入那些境域。

這樣的概念也可以說是不同經歷是沒有問題的,我時常用解碼器的概念來解讀我所穫知的資訊,我們對於資訊(各種不同編碼組成)由各種方式接收到,然後要能解讀(各種解碼方式)它,就看我能夠解開多少已編碼的資訊.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