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9660|回復: 24

Re: 你不知道的「弘一大師」李叔同的真面目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11-22 12:54: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賀蘭飛雪 於 2011-11-9 09:59 編輯

你不知道的「弘一大師」李叔同的真面目

最近聽聞有人在歌頌「弘一大師」,鼓勵大家好好去讀「弘一大師」傳;這個人就是「悟善法師」,她的本事作風如何,我沒有興趣,但是,從她推崇「弘一大師」李叔同,就可以斷定:她的認知還很粗淺,有沒有神通是一回事,智慧有多高是另一回事,老實說;會去推崇「弘一」這個爛蛋,推崇者的水準大概頂多就是跟會唸幾句阿彌陀佛,我佛慈悲那種菜市場歐巴桑級數而已。要不然就是跟「弘一」差不多的路數。
如果你從來不知道「弘一大師」李叔同,那請耐心看完以下他一生的「所作所為」,就會了解他的真面目。

小愛大愛儒之賊

近年來,許多佛門宗派紛紛大蓋寺廟,大肆招攬,吸收年輕男女出家為僧為尼,他們最常用的口號就是「自渡渡人,化小愛為大愛」,並且最喜歡以號稱「一代儒僧」弘一大師李叔同「能捨」的例子來作為標榜;

這真的是胡說八道!什麼化小愛為大愛?如果連小愛都沒有,怎麼化?
一 大包爆米花是用一小把白米經過高溫高壓爆出來的,一大團棉花糖是用一小撮砂糖熱熔之後,經過離心力的作用甩出糖絲,在空氣中冷凝之後形成的,但是,想製造 爆米花或者棉花糖,至少先要有一小把白米或者一小撮砂糖吧?如果連最基本的白米和砂糖都沒有,說是佛法無邊就能憑空製造出爆米花和棉花糖,那不是信口胡 扯?

想 想看,那些懵懵懂懂的年輕人,從小到大一直都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無不是被父母視為掌中珠,心頭肉的備受寵愛,平時除了讀書玩樂,對家庭或者社會曾有過什 麼貢獻或付出,也沒有任何社會經驗,就算擁有學士、碩士甚至博士的學歷,對於做人處事或者宗教認知上根本是一片空白,說的好聽叫做純潔,說的難聽叫做無 知。

這樣無知的年輕人,怎麼禁得起那些滿口神佛菩薩的僧尼之催眠式的反覆灌輸所惑?再加上他們動不動就搬出佛祖也是在悉達多太子的身份,父母健在,有妻有子的情形下,毅然出家的,說什麼出家是大丈夫的行為,可以化小愛為大愛。

結 果呢?這些年輕人一時因為被環境氛圍和僧尼們如簧之舌的迷惑之下,因為濫情的衝動,冒冒然然的就決心要出家,這些僧尼倒是很慣於打鐵趁熱,也不給無知年輕 人一點點喘息考慮的機會,更絲毫不讓他們有通知家人和家人商量的機會,關起山門就逕自為他們剃度,還讓他們表演了一齣震驚社會的「集體失蹤記」。僧尼們搬 出的理由是這些年輕人已經達到法定年齡,他們有自我選擇的權利,父母無權干涉。

在 法律上的確如此,但是,在中國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家庭與家人的關係,難道只有一個「法」字嗎?在「情」、「理」上站的住腳嗎?中國人最重視的倫理 又擺在那裡呢?既然出家是大丈夫的行為,為什麼原本應該是高高興興的儀式,卻變成偷偷摸摸,瞞天過海的行為,接著又是大哭大鬧,互相咆哮的場面呢?

於 是當這些年輕人的父母呼天搶地的來寺廟中尋找子女時,先是被蓄意窩藏,謊稱沒這回事,等到受不了輿論和媒體壓力,勉強把人亮出來之後,大部分年輕人還真的 是「鬼迷心竅、中蠱已深」,任憑父母如何哭求,他們竟然口口聲聲什麼「要化小愛為大愛」,還改稱父母為施主,就是不肯認父母。僧尼們還公然宣稱這樣的謊言 叫做『方便妄語』!

佛門五戒,首戒「妄語」(說謊話),「出家人不打誑語」也是一般人耳熟能詳的俗話,「妄語」就是「妄語」,有什麼方便不方便呢?又「方便」了誰?只是「方便」了這些公然說謊的僧尼脫身卸責吧?

想想,如果愛父母家人叫做「小愛」的話,那麼這些可憐又可恨的無知年輕人,他們曾經愛過父母嗎?

其中有些家境富裕的,固然從 小是養尊處優,沒有經濟上的壓力,但是有些家境不過中下,父母又是如何的茹苦含辛才能供他們完成大學教育?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相信絕大多數的父母這樣的 呵護疼愛自己的子女完全是出自於天性,並不是指望養兒防老,子女畢業就業後能夠賺錢在供養上的回饋,只是希望子女長大成人之後能堂堂正正的做人,正正常常 的結婚生子,過著平安幸福的生活,一家人和樂和樂的居家過日子,這大概是一般人對生命最正常,最基本的期望。

如 果這樣的期望和努力叫做「小愛」,那麼「小愛」有什麼不對?又有什麼不好?如果家家戶戶都能擁有這樣美滿幸福的「小愛」,社會上一片祥和富足,偶而出現鰥 眾寡孤獨或者殘障者,那畢竟只是極少數的特例,透過社會福利的措施,甚或一般人在擁有自家的「小愛」後;行有餘力時一樣可以人溺己溺,人饑己饑的伸出援 手,予以人道的救援,這不是最有效,最合理的「大愛」嗎?不也正是中國儒家大同世界的理想嗎?

為 什麼一定要剃了光頭,穿上死灰的袈裟才能「化小愛為大愛」呢?更何況這些胡里胡塗就剃頭出家的年輕人,從他們對父母棄之不顧的乖張行為中,那裡有什麼「小 愛」?別說小愛,他們根本就沒有愛,因為他們從小到大一直是居於收受卻無需付出的角色,除了對父母對社會的予取予求,何嘗付出過什麼?從來沒有付出的人怎 麼懂得什麼叫做「愛」呢?

對的!這種人是絕對不愛父母的,甚至把父母視為妨害他們修行成佛的對頭,是前世的冤親債主,是避之唯恐不及,是必須優先絕情割捨的標的。
如果要說他們也是人,也是吃飯長大的,不可能沒有一點「愛」吧?嗯!這倒是有的,他們如果有愛,那麼最愛的就是自己!也是普天下最自私的一種愛。

什麼「化小愛為大愛」,連自己最親的父母,從小呵護疼愛自己成長的父母都不愛,都可以絕情割捨,這樣的人,這樣的心態,能「化小愛為大愛」嗎?他們能夠真正無私的去關愛社會上一個從來不認識的陌生人嗎?

不要說:可以!

因為那是無恥的騙局,那是三歲娃娃都不會相信的謊言!

至 於這些因此出家的年輕人,不必太擔心他們的結局,因為那是很明確的;其中部份也許在衝動逐漸平復,慢慢發覺到事實真相之後,會悔不當初,幡然悔悟而毅然還 俗。有些可能因為羞愧,既不甘受騙又不見容於家人或者自己無法面對家人,只好留在空門中繼續自暴自棄,更或者會激烈的自我了斷。

還有極少數「出類拔萃、眼光獨到」的,在逐漸看清真相,洞悉內幕之後,會開始奮力鑽向道場的權力核心,先是分一杯羹,繼之則是取而代之,讓自己也成為那種滿口神佛菩薩,行逕卻讓一般社會大眾嗤之以鼻的XX;

於是,「江山代有XX出,各欺蒼生數十年」,反正全台灣各大學每年都會為他們培養一大堆無知的年輕人,那些痴心的父母也會呵護出一大堆無血無淚,卻誤以為自己可以「化小愛為大愛」的小禿驢。

至於李叔同,他根本是五倫全虧,怎麼能稱之為「儒僧」,他簡直就是「儒之賊」啊!讓我們先看看他的一些個人資料:
李叔同的本名叫做李成蹊,又名李息霜,生於一八八○年(光緒六年)祖籍是浙江,父親李筱樓為清末天津著名的富商,繼承家業經營鹽行和錢莊的買賣,算的上是家大業大。母親王氏是李筱樓的愛妾,他出生時,父親已經高齡六十八,王氏才剛剛二十歲。
李 叔同十八歲時與髮妻俞氏結婚改名李文濤,字叔同。並以「李叔同」揚名於世,其實他改名「叔同」是有原因的,因為他是庶出之子,就是小老婆生的,在中國嫡子 繼承的傳統觀念下,他在大家庭中的地位是不高的,因此原本就個性偏執的他才會一直以「叔同」(庶同)為名,意思是「小老婆生的兒子也應該有平等的地位」, 這顯示出他不甘屈居人下的心態,而且會在自己的名號上這樣表達,其實也是有點「阿Q」的作法。十九歲時(一八九八年)移居至上海,開始了另一階段的人生。 一方面他表達出了對投身政壇的狂熱與野心,另一方面 卻又常涉足風月場所,與風塵中人多有所來往。
李 叔同幼年飽讀詩書,加上聰穎過人,所以從少年時期開始已經是頗有文名,但是五歲喪父之後,和年輕的寡母相依為命,卻因為家產上的原因,飽受大房的壓力,自 幼少了嚴父的管束,只有寡母的溺寵,在經濟上固然相當優裕,但是在人格教育上卻不夠完整,難免會形成偏執和一意孤行的性格,同時也免不了染上子弟的不 良習慣,不只是在婚前,甚至新婚不久就棄髮妻於不顧,依然走馬章台,縱情聲色,在京津兩地的風月場所,他的花名更甚於文名。

後來在追求京師名妓楊翠喜不得,加上投身政壇的失意,他憤而東渡日本,並發誓將終生不娶------但是這個一時衝動的誓言一如他慣常衝動的性格,並沒有被貫徹,他後來還是和不少日籍女子有親密的關係,甚至在出家前不久,還另娶其中一位日本女子為妾--------

關 於李叔同的出身以及他年少輕狂的風流行逕,那是無關宏旨的,也無需在意的,而且持平而論,他的才華真的是百年甚至數百年難得一見的,不論在文學,繪畫,音 樂,戲劇等等方面的成就也是非凡的,但是,如果要因此而稱之為「儒」,那卻是非常不恰當的,因為即使他也曾飽讀詩書,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但是「讀聖賢書, 所為何事?」,在他的行為上幾乎一點都看不到一個中國讀書人應有的操守,不論是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為人友等等的倫理統統棄之不顧,有所虧損,甚至連 儒家最根本「推己及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精神都付之闕如,所以根本不能稱之為「儒」,

也 正因為他飽讀聖賢書,結果卻完全沒有儒者的作為與風範,因此相較於儒家所揭櫫的那種經天緯地,為萬世開太平的標竿,他那些在文學,繪畫,音樂,戲劇等等方 面的成就就顯得只是小道而已,而其一生的作為卻是大瑕掩其小瑜的,所以我才會說他不只是不夠格被尊為「一代儒僧」,更是「儒之賊也」。如果他只是一個下愚 的富家子弟,我們無需如此苛求,但是,以他天才洋溢的資質,又飽讀聖賢之書,結果,不僅不能用於治國、平天下,居然連修身、齊家最基本的工夫都沒有做好, 又怎能稱之為「儒」呢?

要說李叔同最大的罪過也不是他文人無行的行逕,而是他頂著「才子」的大名,最後卻遁入空門,當了後世佛門的活廣告,不知有多少懵懵懂懂的年輕人因為他的例子而出家,結果他自己成佛了嗎?

沒有!

肯定沒有!

追隨他腳步剃度出家的年輕人成佛了嗎?

沒有!當然也不會有?

在大家歌頌他的能捨之時,近百年來,誰又曾聽到他的髮妻和那位攜著幼子苦守於廟門外的日籍小妾;因為他冷血絕情,求見不可得而哀哀的哭聲,這還真的是「由來只有禿驢笑,有誰聽見妻女哭?」

再 說,他自己本身容或是舊時代「傳宗接代,繼承家業」觀念下的悲劇產物,因為他的父親在風燭殘年竟然娶了他當時正是雙十年華的母親為小妾,然後在他五歲時一 命嗚呼,遺留下年輕的寡母,為了扶養他長大成人,一生守寡,還要受到大房的壓力,身心上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李叔同本人有沒有記取這樣的教訓呢?

完全沒有,從髮妻到後來的一些小妾,他統統棄之不顧,甚至在出家前,還遺留一位日籍小妾和嗷嗷待哺的幼子,讓她們重蹈自己母親終生守寡,獨力扶養他長大的覆轍,

他父親的謝世與母親的守寡是出於不得已,但是,他造成日籍小妾的守活寡卻是因為他自己偏執、自私、乖張的行為,這種無血無淚沒心肝的行為值得原諒嗎?就算出了家會改變嗎?這樣的行為連做「人」都不夠格,他能成「儒」成「佛」嗎?

一個人只要能「冷血無情」而這種禽獸不如的地步,還有什麼不能「捨」呢?這樣的「能捨」又如何呢?

如果這樣,後世無知的大眾居然還要歌頌他的能捨,那就真的是和這位「一代儒賊李叔同」一樣是無血無淚沒心肝了。


看『錯』紅塵的李叔同


即便是依據佛教自身的主張;人之所以為人,是必經塵世歷練的,沒有人可以因為遠離紅塵道場,離群索居,由於深山清修,不惹塵埃而得道成佛的。

佛教也認為:人之所以投胎轉世為人,必然是有著未盡的修行、未了的因果,否則為何要來?

所 謂「山中修十年,不如人間修一天」,出家不是發現生命真義和宇宙實相的唯一途徑。釋迦牟尼雖然曾經說過:出家是大丈夫的行為,但絕不是任何人遁入空門就能 成佛。否則全世界的人一出生就一一剃度出家,個個成彿、雞犬昇天,那又何必要有人間道場呢?而且果真如此,百年後,地球上就不會有人類了。

某些人誤以為避開紅塵道場,捨棄人生責任,不落因果就能成佛,那真的大錯特錯。譬如民國初年那個百年難得一見的曠世奇才李叔同就是最好的例子,同時也是最壞的榜樣;

李叔同出身於富裕世家,國學的根基極深,又留學西洋,不論文學、音樂、美術、戲劇都有著極高的造詣,並留下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作品。

年少輕狂的時代,一如當時文人風流的行徑,琴棋書畫、風花雪月、飲酒嫖妓的浪蕩人生,中年時卻突然「自以為頓悟」而遁入空門,留給世人一片驚愕,並在青燈古佛中度過餘生直到圓寂,並一直被佛教界尊為大師迄今。

但是從他一生的傅記中,卻發現到他在出家之前,在紅塵道場上有著許多實實在在不可原諒的行為。

一、為子不孝﹕他幼年喪父,當然是沒有盡過什麼孝道可言,但是從年輕時的浪蕩、飄泊異國到出家之後,對於孀居的寡
母,也從未盡過一天孝道。即使家境富有,父母並無凍餒之虞,但中國人所說的孝道並不盡然只是金錢物質上的甘旨奉養。何況他連一天的甘旨奉養也沒做到過。

二、為夫不忠﹕雖然民國初年的時代,一夫多妻仍是社會普遍的風氣,但這位曠世奇才對髮妻幾乎是視同陌路,在外或逢場作戲或另結新歡,先後至少有兩位美妾,除了享受齊人之福外,從來不曾見他負起過做丈夫的責任。

三、為夫無情﹕在決心出家之後,完全不告之妻妾,雖然他事先做了經濟上的安排,但試問夫妻之情只在於「錢」嗎?一隻狗養了幾年,也不至如此絕情的棄之如敝履吧?

四、 為父不慈﹕獲知其出家的消息,日籍小妾傷心欲絕的攜了幼子兼程趕來寺外,希望他能打消此念,他果然是鐵石心腸,竟然連見一面都不肯,對己身所生的子女從未 盡到一天做父親教養的責任,出家時連這一面也不願意見。不慈如此,夠資格為人父嗎?而令人驚愕的是宗教界迄今仍將他這種行為大肆歌頌?認為這才是真正的 「能捨」。

五、為友不義﹕出家時,他正在學校教書,連至交好友像名人夏丏尊也一概隱瞞不肯告之,好像深怕朋友槍了他成佛的名額,有友如此,不如割席絕交。

的確的,以他這種非人類所能有的修行決心,出家後真的是棄去一切衣食享受,如苦行僧般的潛心佛法,而且以天縱之奇才果然也有相當成就,晚年時四處弘揚佛法,校定佛經,當然還是名聲頗為響亮。

但筆者想要問的就是﹕一個幾乎「五倫」全虧,冷血絕情到如此地步的人,遁入空門就算「徹悟」嗎?圓寂後就能得道成佛,證得涅槃、不入輪迴了嗎?

筆者認為不論宗教界是如何歌之頌之,那只是純粹的本位主義,一如往昔某些醫生,為了標榜自己醫術的精湛或為了實質利益,經常鼓勵無病無痛的正常人割去盲腸一般的無謂。更像賣藥的絕不會在廣告上談這種藥的副作用的。

他最大的罪過並不只是五倫有虧而巳,而是給後世的一般人留下了一個最壞的榜樣﹔使人誤以為父母子女配偶朋友之情皆是空的,是可以冷血無情棄之不顧的,美其名日「看破紅塵」。誤以為只要毅然捨棄這些遁入空門就可證道成佛,而不管高堂正待奉養,妻兒嗷嗷待哺。

一個人如果一心只追求自己證道成佛,而不管其他眾生死活(即使那是父母子女配偶朋友),就算把幾萬部經文讀得滾瓜爛熟,敲破幾萬個木魚,坐破幾萬塊蒲團也不過是緣木求魚而巳。

「紅塵」絕不是用這樣的方式來「看破」的。

宗教只是追求真理的方式之一,卻絕不是唯一的途徑,每一個人都有選擇自己追求真理方式的自由,所以兒童的出家是絕對不應該被鼓勵的,因為兒童的心智尚未成熟,並沒有正唯選擇的能力。

筆 者也不以為學校剛畢業的年輕人適合出家,試想連紅塵尚未踏人又何來看破呢?如果只是為了人生的無常,恐懼於塵世中的人慾橫流而不敢去接受歷練,早早遁入空 門,眼不見為淨,如同下決心不去參加聯考,就不會有「落榜」的問題。如果是抱著這種心態,那不是「看破」而是逃避,那又何必來人世中走一遭呢?

生而為人,就有「做人」的天賦責任,如果人都做不好,或者根本不想做人,只是一心想成佛,那一樣是水中撈月而已。

至於那些把剃光頭穿袈裟的生涯當成了混飯吃的勾當、不事生產、貪圖供養的人,那就更是等而下之,不必浪費筆墨口水去談了。


 樓主| 發表於 2010-11-22 18:07: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認同張先生的看法。 對於那些只顧自己的"修行"而棄妻小不顧的"出家人",真是覺得他們自私得可怕。尤其完全不理家人死活的更是可惡,為了一己的"成佛"不負人夫人父人子的責任,他們不畏因果嗎?。也許,他們是要等來世再償債吧!

 樓主| 發表於 2010-11-22 19:27: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公子說的真好--非常認同----- <!-- s:D --><img src=""{SMILIES_PATH}/icon_e_biggrin.gif"" alt="":D"" title=""非常高興"" /><!-- s:D -->"

 樓主| 發表於 2010-11-23 00:56: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我想:人成之後才有可能佛成! 就算要出家,也必須先完成俗世的責任, 至於硬是強拉出家的做法,根本是詐騙集團 ┼ 擄人勒索 和所謂的神棍有什麼兩樣?可能更等而下之哩! 佛教既然重視因緣,自然就不該強求,何況[size=200:2fggeqpc][color=#0000BF:2fggeqpc]無有法成正等正覺[/color:2fggeqpc][/size:2fggeqpc]

 樓主| 發表於 2010-11-23 10:38: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賀蘭飛雪 於 2011-11-9 10:00 編輯

民國以來文壇三大爛蛋:

這些都是滿腹經綸,文章蓋世的不世出的文壇才子;但是,人品之壞也是稀世罕見:

第一名: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 離別歌、遊子吟、憶兒時等膾炙人口的名歌都是他的作品),生平不再贅述。

第二名:徐志摩!勾引朋友「王賡」的老婆陸小曼(「王賡」是文武雙全,留德的軍事專家,也有兵權,要殺徐志摩易如反掌,但是,他很有風度的教訓徐一番之後放過了他們,徐的老師梁啟超為他們證婚時忍不住大罵他們是寡廉鮮恥的xxxx),然後兩人開始一起沈淪頹廢吸鴉片,徐並且拼命到處教課寫稿來賺錢供陸小曼揮霍,後來為了省錢搭廉價的郵政貨機,撞山而亡。(偶然、再別康橋都是他的著名作品)

第三名:胡蘭成!抗戰時期的著名漢奸,汪偽政府宣傳部副部長,也是汪的文膽。張愛玲的前夫,抗戰勝利後,為了逃躲避國民政府搜捕,躲藏在要好同學鄉下老家,勾引同學妹妹不成,竟然勾引同學的二娘而姘居,後來短暫來台,遭人檢舉,又偷偷潛逃去日本繼續舔他主子的痔瘡。


 樓主| 發表於 2010-11-23 13:02: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張大 我覺得您舉的這三個被世俗神化的&quot;神人&quot; 除了專業部分外,在其他方面證明了她們也不過是個平凡人而已 而且這讓我想起了李遠哲 當初他在政治和教育上的看法對當時社會的影響 造就了一些現在看起來是大錯特錯的事"

 樓主| 發表於 2010-11-23 13:44: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賀蘭飛雪 於 2011-11-9 10:00 編輯

我對於李遠哲主持的教改非常不以為然,尤其看到很多中小學生被教改搞得氣喘如牛;老師也倍加辛苦;

再看看跟著起舞的「建構式數學」那更是邯鄲學步,反而弄得小學生連加減乘除都不會了,也不會背九九乘法---------

最後呢?將近十年了,兩手一攤:教改失敗!

就這樣嗎?全台灣多少莘莘學子被教改害得又要重頭學起?多少家長被教改改得跟子女一樣痛苦?

就一句:承認失敗,就沒事了嗎?

一個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的確是中國人的驕傲,但是,得了諾貝爾獎就能主導中研院嗎?中研院只研究化學嗎?他專長的是化學,不是全才全能的神啊,他對教育在行嗎?他憑什麼主持教改,他知道怎麼改嗎?

他的名言:政治人物發表的政見不一定要兌現!

他的意思應該也包括一個學者搞自己外行的事,失敗了也不用負責。

他用掉多少國家的經費來搞教改?

我曾經非常鄭重的請教過律師;可不可以告他(或檢舉他)詐欺?因為我認為一個人讓政府誤以為他可以承包某項工程,結果工程失敗,並發現他根本沒有這個工程的專長,賺飽荷包卻浪費大量公帑的,應該算是詐欺行為吧?

同樣的,明知道自己沒有教育改革方面的專長,卻接受政府任命主持這個工作,並且領取薪資也浪費大量公帑,失敗之後統統不用負責嗎?因為他是名人,所以就不用任何行政處分,甚至刑事責任嗎?

律師是曾經傳喚過阿扁的那位退休檢察官,他對教改也非常不滿意,但是,他很無奈的說;中華民國的法律沒有規範這點,所以不能告也不能檢舉。

不過,他還不能跟前三位相比,所以不列入第四個!


 樓主| 發表於 2010-11-25 11:42: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賀蘭飛雪 於 2011-11-9 10:02 編輯

關於徐志摩這個爛蛋

徐志摩的文采是卓然成家的,但是,人品卻糟透了。然後,十年前被編成電視劇「人間四月天」(黃磊和伊能靜主演)之後,因為被編劇王蕙玲和導演丁亞民從頭到腳「重新整容」,竟然借屍還魂一樣的又吸引了許多「摩迷」,但是,事實上斯人斯事是根本不值得歌頌的;連續劇的副名是「徐志摩的戀情故事」,其實必也正名乎應該是「徐志摩的姦情故事」,因為他和陸小曼打得火熱時,男有妻女有夫,在當時社會是嚴重傷風敗俗的(在今天也未必能被接受),難怪他的老師梁啟超證婚時忍不住大罵他們是「寡廉鮮恥」,而且終其一生都很後悔去幫他們兩人證婚,覺得自己因此非常失格。

但是,到了王蕙玲和丁亞民筆下,他可不這麼認為;因為丁亞民曾經受教於「漢奸胡蘭成」,他們這批胡氏高足中有諸多當代文壇名家,好像都有共同的乃師之風;那就是「只要文章好,人品就絲毫不重要了」,「胡蘭成」當漢奸當得理直氣壯,誘拐未成年少女和好友的二娘也是毫無愧色;也所以,像徐志摩這種爛蛋能被「漢奸胡蘭成」的弟子塗上立可白,把一對姦夫淫婦的故事改編得蕩氣迴腸,可歌可泣,也就理所當然了。

看看當事人之一今天終於說出了真話:

--------------------------------------------------

[size=150%]
「四月天」劇 梁思成遺孀林洙:糟透了



「做笨人,下笨工夫!」八十一歲的林洙在讀者書頁簽上這幾個字,一筆一劃緩慢而堅定,「這是梁思成一生堅持的做人道理。」林洙在卅三歲那年嫁給大他廿七歲的建築大師梁思成,陪他度過人生最後十一年。

華山文化創意園區昨起舉辦「梁思成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特展」,邀請梁思成遺孀林洙來台,與夏鑄九、李乾朗等學者對談中國古建築的研究與保護。

林洙一九四八年來到北京清華大學建築系工作。在該校任教的林徽因當時已抱病,仍熱心為林洙補習英文。林徽因過世後,林洙常為「師丈」梁思成整理資料。一九六二年,日久生情的兩人不畏世俗眼光結婚。

台灣人對梁思成的第一印象,多來自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中,他與妻子林徽因、才子徐志摩那段浪漫的三角戀情。「這部戲糟糕透了」,林洙說,「林徽因根本不是那種成天哭哭啼啼的人」,她從未看過林徽因落淚。

真正傳奇的愛情其實是另一段。梁思成為了古建築的調查研究經常不在家,寄住梁家後院的哲學家金岳霖因此和林徽因有了感情。坦率的林徽因告訴丈夫「我愛上別人了」。

林洙說,梁思成聽完「全身血液都凝固了」,卻仍堅信「愛就是讓她做任何想做的事」,告訴妻子「你是自由的」。沒想到,金岳霖知道後反而「讓愛」,告訴林「梁思成是真正愛你的」。直到林徽因一九五五年逝世,三人之間維持「超越愛情」的友誼。

梁思成晚年告訴林洙這段故事。「梁思成其實是遺憾的」,林洙說,他遺憾的不是「戴了綠帽子」,而是「世人用世俗眼光來看這段愛情」。

林徽因與梁思成是中國最早投入古建築研究的學者之一,林徽因更被視為中國第一位女建築師。林洙形容林徽因「才華洋溢」、梁思成則是「苦幹實幹」,「兩人相輔相成」。

梁思成過世後,林洙編輯出版「梁思成全集」等書。談到北京的的新風貌,她搖頭說,「一點中國建築文化都沒保存下來」。她認為「中國人不夠堅持」,鳥巢等方案提出時,一堆建築學者聯名上書反對,「但是江澤民一句話,他們就霹靂啪啦倒了。」

【2010/11/25 聯合報】
----------------------------------
寫本文的意旨是在說:人生在世,不論有沒有鬼神或來世,品德是你自己的事,不是為了求功德而行善,不是畏懼死後果報而不做惡事。我們既然是社會型生物族群之一,為了維護社會的和諧和共同利益,就必須遵守社會規範。

「爛蛋」都是自以為聰明過人的,用抄捷徑的方式來獲致非分之想之物之人,問題是,如果人人都自以為聰明過人,不願遵守社會基本規範,人類社會早就土崩瓦解了。


------------------------------------
維基百科中的相關資料:

編劇王蕙玲將林徽音詩作《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解作她描述徐志摩的詩作,但林徽音之子梁從誡卻說父親告訴他,這是他母親寫給孩子的詩。

2000年1月播出後引起極大迴響,公視的網站因留言人數過多而當機,報紙爭相報導「人間四月天熱」,中文系教授被迫接受採訪談徐志摩的愛情故事;《人間四月天》重新挑起了人們對於民國初年的文化想像,不但人人對劇中台詞「許我一個未來吧」琅琅上口、市面上立刻充斥著關於徐志摩、林徽音乃至民初文人愛情故事的書籍,連統一集團都順著民初熱強打綠奶茶飲料「飲冰室茶集」……
這股熱潮後來一直蔓延到中國大陸,甚至連林徽音與梁思成之子梁從誡都要站出來澄清:「我母親並沒有和徐志摩談戀愛!」。


 樓主| 發表於 2010-11-26 00:58: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賀蘭飛雪 於 2011-11-9 10:02 編輯

大陆这边,确实现在还经常有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和徐志摩的讨论。

播《人间四月天》的时候,我没有看,不过这部剧确实很红,似乎也是它引发了“民国热潮”。

网上经常流传的一个故事(应该是真的吧)是这样说:徐志摩想要跟林徽因在一起,可是当时他的原配张幼仪正有好几个月的身孕,于是徐让张去打胎。张幼仪说:我听人说这样有危险,会死人的。可是徐志摩回答说:坐火车也会死人的。
不知道,他自己最后死在飞机上,是不是这句话的报应。

虽然没看电视剧,不过我却很同情张幼仪。要是放在我身上,肯定让徐净身出户,然后找人把他痛打一顿。
不过想想,民国时代,应该有很多这样的女人,很多这样被抛弃的原配吧。我们这里曾推崇过的鲁迅,也是不承认原配的。这些女人们的丈夫,都在外上学、做事,有一番成就,也接受了西洋的先进文化,可是婚姻却仍然由老家的父母决定。父母们处在闭塞落后、与世界隔绝的中国内地、乡村,给这些才俊儿子们挑的也是极符合他们自己心意的传统女性,个个温良恭顺、甚至还裹着小脚。这样的两个人,根本就是过不到一起去的,可就是有人非要把他们配到一起。命运对双方都不公平,但对女性更不公平。男人在外有工作、有经济来源,有自己喜欢的生活,崇尚爱情的,可以离婚再娶。可是老家被拉来婚配的女人,却只能孤独一生,照顾着“丈夫”的父母,最多得到些经济补偿,或解决衣食问题。

中国的女性,实在是受了太多的苦难。希望那些被裹小脚、被父母忽视、被公婆虐待、被丈夫欺凌的女人们,在做了鬼之后,能终于脱离这些苦难吧。

呵呵,我是个有女权意识的人,在这里借道发发牢骚啦。

 樓主| 發表於 2010-11-29 22:48: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非常贊同張老師對李遠哲的看法.他每次就亂一亂台灣,然後再飛回他定居的家&quot;舊金山&quot;.最可惡的就是這種人,還兩次開支票要大家支持所謂的台灣之子,結果勒?從未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言行道歉,其實,像這類政客好比那些妖言惑眾的算命師一樣可惡!!! <!-- s:x --><img src=""{SMILIES_PATH}/icon_mad.gif"" alt="":x"" title=""生氣"" /><!-- s:x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