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陈蝶衣 於 2022-3-10 15:47 編輯
每個當下,都是真實世界的一個印記。
看福爾摩斯或者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一般先從正常人的思路去追尋線索,然後就反向逆向思維,看看站在對方的角度或一個不可能的角度去思考,把可能的東西留下來追查,把一切不可能的都排除掉,剩下的無論看上去有多麼難以置信,也必定是真相。
現代的科技世界有太多的驚奇了,但是更多難以解釋的現象難於有答案,有些更是難於有確實解釋的答案。
由於人類理性認識的辯證性力圖超越自己的經驗界限去認識物體,誤把宇宙理念當作認識對象,用說明現象的東西去說明它,這就必然產生二律背反,而實踐則可以使主觀見之於客觀,論證相對性與絕對性統一的真理。
二律背反指對同一個對象或問題所形成的兩種理論或學說雖然各自成立,但是卻相互矛盾的現象。
二律背反,原出希臘文ANTINOMI,指規律中的矛盾,在相互聯繫的兩種力量的運動規律之間存在的相互排斥現象。自然界存在的兩種運動力量之間呈此消彼長、此長彼消、相背相反的作用。
在宇宙論問題上的四組二律背反:
①正題:世界在時間上有開端,在空間上有限;
反題 :世界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無限。
分析--。
如果用純粹的邏輯總結,在空間中,你可以永遠走下去,碰不到邊界,所以,空間是無邊無際的。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允許空間是無限的,你不停的走阿走阿,你可能會從相反的方向回到了出發點。
空間是演生的,那麼時間是不是也是演生的呢?我們深入回到大自然最為基本的層面,時間會不會消失?時間從某種更為基本的自然描述中演生,在那個更為基本的世界中,時間並不存在。
我們試試能不能把現實的生活拋開,我們沒有了現在的日常生活,那麼,你區分現在過去和未來,是毫無意義的。我們站高一點,這個世界的全部歷史是一個超脫時間的整體。
時間不過是一個類似空間的維度。我們每天給鬧鐘吵醒,抓緊出門趕車上班,現實感覺中我們這個時空世界似乎稍縱即逝,可惜,這是你一個錯覺,現實不會隨時間的流逝而發生變化。
時間必須是變化的結果,如果世界一成不變,就不可能存在時間。
亦有可能,我剛剛那些話,搞錯了。最終,時間,將被證明使我們日常生活中唯一基本而非演生的事物,在早餐裏趕車地鐵裏,我們非常明確的感知時間緊迫,車門會瞬間關閉,會思考這些現象而感知到這些瞬間屬於一條流淌著的時間長河。你身體確實存在的感知不是假像。
天呐,我開始瘋了,分裂了。
獨立於時間規律作用於獨立於時間的粒子,這套牛頓範式框架中的圖景並不適合用於描述整個宇宙。
用歸謬法(歸謬法是通過一個命題導出一個荒謬的結論而否定該命題的一種方法)進行證明:因為如果承認宇宙在時間上是無限、沒有開端的,那麼就等於說到了一個時間點上(比如到目前為止),一段無限的時間序列已經結束了,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無限”就是沒有結束之意,怎能說無限的時間結束了呢?由此看來,時間只能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如果承認時間有限,則等於說,宇宙在時間上有個開端,在此以前宇宙還不存在,這也就等於在開端之前,時間是空的,而在空的絕對時間中是不可能形成萬物和世界的,所以,宇宙在時間上有個開端是不可能的,因此說時間是無限的。
科學能回答宇宙的起源嗎?答案是否定的。
開端,那一秒,我們的宇宙起源於一場大爆炸。
初,空無一無物,在一個能量豆的火球中--爆炸,中,宇宙誕生了。
那這顆擠滿巨大能量的豆豆,又是如何從虛空中誕生呢?物理學上尚無任何證據。
大爆炸後那半秒,實驗室裏可以做模擬實驗去求證。
那,大爆炸前的半秒裏,發生了什麼呢?宇宙起源的標準裏,是不存在所謂“半秒前“的那一刻的。你會相信宇宙起源於一個有限的時刻嗎?我們怎麼知道它不是一直就在那兒呢?
我們現知的觀測證據有三個,可以直接證明宇宙起源於一場大爆炸。
1.宇宙至今仍在膨脹。
2.遍佈宇宙各個角落的熱輻射,那是大爆炸產生的遠古烈焰的餘暉。
3.現在宇宙中化學元素的相對豐度。
不存在某一個確定的初始爆發點,那不是一個放在虛空中的炸彈,而是時空本身被無限壓縮。
這個”一點“並非無限存在。也不可存在於時間軸上,因為時間就是從那裏產生的。
難點就是,我們這個物理宇宙不是在時間的長河裏降生,而是隨著時間一同誕生。
時空是組成物理宇宙的一部分,而不只是一個供宇宙誕生的不明不白的背景舞臺。
時間誕生於大爆炸,在大爆炸之前根本沒有時間。在大爆炸之前根本沒有什麼空間存在。
北極點的北邊是什麼呢?
什麼都沒有。
這個回答並不意味著那兒有一片名為“什麼都沒有”的神秘土地,而是表示不存在北極點的北邊這一地方。
大爆炸之前的事情,同樣如此。
時間不是突然產生的,而是從空間中連續顯現,不存在在某一個特定的時刻,讓時針開始轉動。
②正題: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單一的東西構成的;
反題:沒有單一的東西,一切都是複合的。
分析--
正題說複合體是由單一的不可分的原子組成,如假設複合體不是由單一的東西構成,則複合體就不成為複合體,因而正題為真;反題認為一切都可分至於無限,沒有單一不可分割的東西,其證明是假如複合體由單一的不可分的部分構成,但空間不是由單一的東西構成,它可以分至於無限,故宇宙中佔據空間的複合體也可分至於無限。
什麼是實在?在堅硬的鋼鐵內部結構中,其實大部分是空蕩蕩的空間,這是因為,占原子品質99.95%的原子核,其實只佔據了原子0.0000000000001%的體積。為什麼近乎空無一物的鋼鐵摸起來卻是硬蹦蹦固若金湯泥,這是因為,讓原子核各就其位的力量非常強大。
物體做高速運動時,時間會變慢,在極低溫度下,液氦會上飄,在高溫度時,粒子相撞後會變身成為其他東西,也就是說,兩架汽車相撞,會變成一部飛機。
在微觀尺度裏,粒子會人格分裂,會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
③正題:世界上有出於自由的原因;
反題:沒有自由 ,一切都是依自然法則。
分析--
正題假設宇宙中有自由,即認為有超越於因果以外的自由因,其證明是:假如宇宙中只有因果變化,有果必有因,這樣就可以推至於無窮,所以必須假設有自由因作為變化的起點。
其反題認為宇宙中根本無自由,一切事情都按照自然的因果律而發生,其證明是假如自然界作為一個完整的統一體,有自由,就有一個超越於因果性的自由因,那等於說這個自由因本身不是為其他原因所產生,但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東西,因為自然中的一切不可能是沒有原因的。
時間和空間憑什麼就自發的“突然開始”了呢?
根據廣義相對論,時空是重力場的一種體現,時空是引力的表徵,包括物質在內的時間和空間裏,將量子理論應用到引力場中。量子力學的不確定原理--任何可觀測量都會發生突然且無法預測的波動,量子的漲落不是由其他東西引起的---它是深深根植於自然界的內部的,純粹自發的變化。因而解釋時空的自發性,回答是:不為什麼。
或者籠統的解釋一下:時空曾經在量子漲落中誕生,不確定的概率讓時間和空間即刻“開啟”-無厘頭的蹦了出來,這純粹是由於量子物理法則,無須任何先驗原因。
沒有任何原因可以解釋,它就是變化了。
沒有任何原因,世界就出現了。
④正題:在世界原因的系列裏有某種必然的存在體;
反題:裏邊沒有必然的東西,在這個系列裏,一切都是偶然的。
分析--
正題說宇宙中有一個絕對的必然的存在,或者是它的部分,或者是它的原因,其證明是就必然存在來說,假設一系列的原因和條件,從原因推原因,從條件推條件一定有一個必然的存在;
反題認為並無必然存在於宇宙內的宇宙主體或存在於宇宙外作為宇宙的原因,其證明是假如有必然的存在,則它成為宇宙的開端或成為構成宇宙的全體,但成為宇宙的開端必須使時間有開端,故不可能;
成為宇宙的全體則因宇宙現象由偶然的東西所構成,故也不可能。如認為必然存在於宇宙之外,等於存在於時間之外,這也不可能,因此沒有必然的存在。
我的看法是,必然的存在體和一切的偶然是對立的統一。
或者換個講法,對我來說,最有趣的問題不是多重宇宙是否真的存在,而是到底有幾層?
可能,這個觀點太形而上學了。那繼續換個論述的方向,我們的可觀測的宇宙只是一個更龐大的多重宇宙中的一小部分。
判斷一個理論是屬於真實的物理學還是形而上學,並不是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也不是看著這個想法思想多麼的古怪不可喻理,也不是看它包含的實體是否可見,而應是考察它是否可用實驗來證明。
是否,有一個另外的我,正在其他地方寫著同樣的文章呢?
別笑,這是現今最簡單也是最流行的宇宙學模型作出的預測。另一個真的存在的我,就居住在遙遠很遙遠之外的一個星系中。這個是永恆膨脹理論的一個簡單預測,這個理論與目前所有觀察到的證據吻合,並且不露聲色地完成了宇宙學領域中諸多計算和模擬的基礎。
這4組二律背反不是任意捏造的,它建築在人類理性的本性上,是不可避免的。
由此看到了理性認識的辯證性,看到了哲學史上各對立派別主張的衝突,指出獨斷認識的片面性。同時,二律背反的揭露 ,是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人決不可能超越現象去認識物體。
在實踐理性和判斷力中同樣存在二律背反。
在道德領域裏,道德的普遍法則不可避免地要進入感性經驗,否則就沒有客觀有效性 ,於是在人的身上必然發生幸福和德行的二律背反,二者只有在“至善”中得到解決。這個又是格物致知的儒家問題,陽明之道,另一個話題,再說。
順便,話題扯回到老子的《道德經》。
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即老子的道究竟是物質實體抑或是精神實體的問題。
然而,若要真正理解老子,沒有必要陷入這種經驗式的迴圈辯論中,而應當深入分析“道”的真實意義。如果打破老子思想的神秘外殼,通而觀之,那麼老子的全部哲學可以提綱挈領地概括為三句話,即:太初有道。 其道一為“變”,二為“反”。
聖人用之:明道,通變用反。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兩句話是《道經》的開篇之首,對於老子全書具有提綱挈領的意義。它以思辨的形式,道出了規定與否定、有限與無限的辯證關係。
“規定就是否定。”這個命題所提示的是這樣一個道理;對於具有無限性的實體來說,在質上對它的每一種確定,都必然意味著對其無限性的限制,因而意味著否定。
把無限性比做一個圓環。因為一個線段當它構成封閉的圓圈時,是既無起點也無終點,因而在質上是無限的(儘管它在量上是有限的)。而其他任何一種開放區間的線段,則無論在量上可以延展多麼長,但在質上總是受到起點和終點的規定,因而是有限的(正是在同樣的意義上,黑格爾把“絕對理念”也比做圓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個命題,與“規定即否定”這個命題具有相同的涵義。
道的不可言說性,即是論定了語言符號指稱本身有不確定性,並不能代替直接心理體驗。
老子的道學,來自於對道的存在之直覺和體驗,這些超出了世俗理性的界限,並無邏輯檢驗的程式,正正是由於道的非邏輯性,故可知而不可說。沒有符號指稱的在場性,導致道學語言範疇的撲朔迷離,語義閃爍朦朧。
老子認為,道本身無起點亦無終點,“繩繩兮不可名”,是不可規定的無限實體。但另一方面,老子又認為,道也不是棲身於宇宙之外的一個超越物,它存在於宇宙中,存在於事物中。
這裏老子實際提出了一種蘊涵矛盾結構的命題,
一方面,道不可道,不可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無形,無象。“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
另一方面,道可道,名可名。“吾不知其名,強為之名,字之曰道。”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圓眾甫。”
道有形,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象”,“其中有精”。
在這裏我們看到了所謂“二律背反”,也就是邏輯上的所謂“悖論”。
老子以虛靜的心靈體會到悟到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存在的矛盾,矛盾的雙方會向自己的反面轉化。這就是“常”道,包含了所有辯證法的內容。
“反者道之動也”,“損有餘而補不足”,“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黑格爾指出:“東方的哲人每每稱神為多名的或無量名的,……因為有限的名詞概念,不能滿足理性的需要。”老子之所以視道為不可道,不可名其原因蓋也在於此。
老子認為,駕馭著萬有而又超越於萬有之上的道,乃是萬物所生的本根。“夫物芸芸,各歸其根”。由這一觀點中,他引出反感覺論的認識論。
“天下有始,司以為天下母。即得其母,以知其子。”“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窺於牖,以知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宇宙中的萬物紛紛芸芸,而“道”卻是他們的總體、本根。由於萬物形態及現象的多樣性,所以任何感官的把握都只能達到片面的局部。只有理性的思辨才能把握萬物的總體實體和本體,“道”。從而做到“不行而知,不為而成。”
老子貶低感性認識的原因,是因為他從宇宙現象和人世經驗的流動不居中,意識到感性認識的表面性、片面性、偶然性、主觀性。
對那些斷言感官對象的實在具有真理性和確定性的人,他們最好是回到那最低級學派的智慧……因為對於那些瞭解了這種神秘的人不僅僅達到了對感官事物的存在的懷疑而且甚至於對它們的存在感到絕望,他們一方面否定了感官事物,一方面也看見感官事物否定其自身。
老子正是從對感性事物的這種否定中走向對感性知識的懷疑和否定。他要求越過感性現象而直接深入到對宇宙實體——道的認識。他認為只有通過對這種普遍規律的認識才可以推導出對各種特殊事物的先驗性的認識。
所以老子這種反感覺論的認識論,實質乃是中國古代哲學中一種尚處在萌芽形態的理性主義。
一切的一切,是否有一個終極的意義?
怎麼說?你來說吧。
隨你說。都對。
我們的地球就是一個大舞臺,從45億年前誕生開始就一直在上演著一幕偉大的戲劇----鬥星月移,生命這個表演者一代又一代的繽紛登臺,傾情演出,默然退場,死亡謝幕。
那個幕後的導演,是誰呢?
陳蝶衣,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