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奇怪

錢老闆之黑白講 – 股海浮沉路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23-7-31 15:55:49 | 顯示全部樓層
2023.7, 七月戰情

【資金】(不含碳中和ETF)
現總值:892523.12。
年度累計本金投入:868249.6;年獲利金額:24273.52;年度漲幅:2.80%。
七月本金起算:876535.07;七月獲利金額:15988.05;月度漲幅:1.82%。

【大盤與ETF】
年度(0)與月度(7)。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戰績】
大盤年度成績:僅輸滬指,深指/創業/科創都贏了。平均值已贏大盤。
大盤月度成績:僅輸滬指,算總平均也是贏。
ETF平均年度成績:小贏0.03%。
ETF平均月度成績:輸0.72%。

【月報小記】
七月先抑後揚,我延續六月,偏向網格策略,乖離。倉位依然偏重,因為冥冥中覺得陸股應該在底部區域了。心想:難道需要一場大跌,才否極泰來?現在回頭看,也沒真的先來場大跌,但時間真的磨太久了。

在七月最低點的時候,我只剩七發子彈,倉位重達92%。

也就是七月最後幾天三度的激情噴發,我也才由綠轉紅。大盤指數只輸上證,其餘都有跟上。ETF平均漲,根據我的策略,漲我一定跟輸,但沒慢太多,因為底部重倉,所以跟上。

現在,因為大漲,我做網格乖離,又賣出在底部買進的一些,倉位仍重,82%。

只要不下桌,沒有人永遠會在股票上賠錢,但於此同時,永遠有人會在股票上賠錢。

= = =
$HTC,55+。放六年了,我決定出手了。八月我計畫出一半,先停益,然後來進行我打算的新方案。在台股,我似乎又發現規律,找到一點點財富密碼?尚不確定,還在嘗試之中。

$碳中和ETF。看似過了低谷,七月只乖離一次,又加碼一發,再度壓低平均成本0.03。



 樓主| 發表於 2023-8-31 15:47:44 | 顯示全部樓層
2023.8, 八月戰情

【資金】(不含碳中和ETF)
現總值:906553.08。
年度累計本金投入:918209.6;年獲利金額:-11656.52;年度漲幅:-1.27%。
八月本金起算:942483.12;八月獲利金額:-35930.04;月度漲幅:-3.81%。

【大盤與ETF】
年度(0)與月度(8)。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戰績】
大盤年度成績:輸滬指,贏深指/創業/科創。贏眾大盤均值。
大盤月度成績:跑贏眾指,僅輸科創。贏眾大盤平均。
ETF平均年度成績:贏1.00%。
ETF平均月度成績:贏1.13%。

【月報小記】
八月末期,可真是夢幻。這已經不是過山車式的股價波動了,這就是大怒神走勢!

在八月下旬滬指到3100的時候,我已經打完子彈。。。然後,我啟動深口袋機制,加碼十發子彈,上膛在貨幣基金等3000點保衛戰。

然而,沒到3000,我只是多打出五發。之後又因為突然的上噴,我又回收了新增的子彈,回膛貨幣基金。

由於股價變化大,現在看布林區間已經失真,前期一直跌到鈍化,再來就是瞬間拉升上串。因此我現在主要用末單買賣價的網格乖離為主,同時預期現在是陸股大底,一樣重倉,不輕易出手賣出,除非乖離大。

只要用得是閒錢,就不會倒在黎明前的黑暗;只要過了黎明前的黑暗,就將迎來光明。


= = =
$HTC,53-。本月我出手先清了2017年進的四張。然後2018年買進的出了一半。如果單論2017.8~2018.8買進的成本,我現在賣出顯然是賠的。十幾張放六年的股票居然還賠?是的,還賠不少,-20.85%。但是,這些就是微笑曲線左側進的股。長期一直買,總會買到微笑曲線最低的一段。所以,我下月打算陸續賣出的,2018.8~2019段的,就是賺的,而且賺不少,這就是長期主義的好處。

另外,我在台股的新嘗試,也已經著手。這財富新規律,是否真行?不知道。現在已知有一定概率成真,但不能確定,還在嘗試之中。

$碳中和ETF。八月創了新低,本來以為0.666是歷史低點,結果破了,現在低點來到0.635,不敢說這是最低點了。有閒錢就繼續加碼,相信現在是微笑曲線的下緣段。這裡玩的是長期,不怕!真正的財富密碼,已經開示在225。


 樓主| 發表於 2023-9-3 12:06:10 | 顯示全部樓層
253, 尋租者

社會上有一波人獲得財富的方式是尋租,比如擁有有許多房產、商鋪,做房東,當包租婆等。但尋租者不只有如此,有土地、有採礦權、有專營權等的,一樣可以尋租。

但這類尋租者,只是租賃的甲方,只要其資產在資本市場上有價值,還是有其作用,就不可能遏制。想當這種尋租者,要嘛有祖產,要嘛自己努力纂,要嘛剛好在對的時機在對的位置。譬如,在四十年前,深圳小漁村的村民主事;在七十年前,在台灣是地政的主導。。。。

當然,經過多次的文章披露,各位應該知道很多灰色操作的方式,有些尋租是權力尋租,是職務尋租。利用權力,利用信息不對稱,或鑽制度漏洞,達成為己謀私的目的。

而與尋租者相對的,廣大勞工、軍公教、醫生律師、企業高管CXO,等。無論職位高低,賺錢多寡,都是社會打工人,對社會做貢獻。(當然,其中總有人知道並有能力利用職位尋租。)

說這些,不是要各位去做,而是要懂。凡事皆有度,有些被認為是尋租,有些則是斡旋協商,促進合作發展,所以我說灰色,而非黑色。



 樓主| 發表於 2023-9-4 08:48:35 | 顯示全部樓層
254, 暢想

今天來跟各位做一個暢想,也就是腦嗨。我們來假想一下,假設20年前在台灣,你纂了一千萬台幣,打算從此吃老本躺平了,如何能做到?

馬後炮式的回望,辦法很多,我就舉一個很保守,很容易的方法。

2003年,你把一千萬買了中華電(2412),平均價約50,共可買200張(一張1000股,共200,000股)。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從此,你吃股息過日子就可以了。這股息夠嗎?只要你不是大手大腳的花費,這完全是夠的。當年股息應該能有5%,一年50萬,每月4萬有餘。

你說,通貨膨脹不能不考慮啊!是的,但是請注意,這200張股票你可是20年沒動。(當然,為了不股息收入扣所得稅,你可以除息前先賣,除息後買回。這價差就是利息的部份)

到現在,200張的市值是2300多萬。相較2003的一千萬,漲了230%。

躺平,不耽誤你財富累積。只要乖乖地跟上社會紅利,有心安即可,就怕你有錢亂搞。

有人說,中華電每年股息少了,從5%低到4%甚至3.X%。*
就算如此,由於你的市值提高了,分紅的%即便降低,也是多了。就說2023息值4.7,200張就是94萬。比20年前市值1000萬,股息5%,得50萬還多吧!至少不耽誤你的生活水平提高。

那如果你不是躺平,而是這20年來還有收入支撐生活,只是單單把一千萬放在中華電,再把每年分得的股息再購入股票,20年後會變多少呢?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我們只要把除權息還原,以現在為錨點,就可以回推到2003年的50,成本降為多少。答案是10元。即20年來,你從成本10,到市值近120,12倍。算成每年複利,是13.2%,妥妥的年化10%以上。

很誇張嗎,不。台積電回推都有30-50倍,年化妥妥的18%以上。

所以,幹嘛去當社會的蛀蟲,去尋租?我們可以安安穩穩的做投資,當公司股東,陪著企業一起成長,獲取社會紅利,有耐心賺慢錢,堂堂正正抬頭挺胸,把脊梁立起來!於是,這背子就直了。


= = =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 = =
不禁讓我想到,28年前,我研究所同學,考上中華電信去當準公務員。現在,他應該財富自由了吧?




 樓主| 發表於 2023-9-28 18:07:11 | 顯示全部樓層
2023.9, 九月戰情

【資金】(不含碳中和ETF)
現總值:898845.3。
年度累計本金投入:938280.8;年獲利金額:-39435.5;年度漲幅:-4.20%。
九月本金起算:926624.28;九月獲利金額:-27778.98;月度漲幅:-3.00%。

【大盤與ETF】
年度(0)與月度(9)。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戰績】
大盤年度成績:輸滬指,贏深指/創業/科創。贏眾大盤均值。
大盤月度成績:輸贏互見。平均算贏。
ETF平均年度成績:小贏0.90%。
ETF平均月度成績:小輸0.02%。


【月報小記】
九月,依然在磨,感覺大家都在等一場大跌,恐慌式的暴跌。然後,希望否極泰來。

本月,深口袋機制再加碼三發子彈。我現在多買少賣,也只用網格的作法,跌超3%就加一發。因為進多出少,現在也快滿倉,僅剩兩發子彈。

如果節後真的來一場暴跌,我就是滿倉套牢的狀態了。到時,還要再深口袋。然而,我口袋沒這麼深,需要跳左右口袋了。


= = =
$HTC,不到50了。本月我繼續出清,2018年進的基本快出完了。如果單看已經出清的部分,還是賠的。不過這只是數字遊戲而已,之後出清2019年的,就是賺的,除非HTC跌到40以下(如果真40以下,也許我會買,而不是賣了。拿現在出清的再買,相當於高賣低補)。

目前出清的,也可以當陸股深口袋的籌碼。左口袋沒了,右口袋掏。

$碳中和ETF。九月繼續創新低,居然一度破0.6。本月加碼,繼續低吸。玩長期,要有信仰。



 樓主| 發表於 2023-10-7 11:40:42 | 顯示全部樓層
255, 再談行為經濟學

我在162談過行為經濟學,現在再談一些感悟。

我反正總有新的信息輸入,再跟我內存已知的資訊交構雜揉,能輸出一些新的啟發。

行為經濟學,或說行為金融學,實現理論猜想的主要戰場就在股市。上世紀中一群前沿派,把群體心理學因素帶入,推倒傳統經濟學理性人的假設,於是催生出行為經濟學*。

好了,有人開始利用人類心理套利,有了基礎,於是蓬勃發展。誰獲益?創投基金大機構,能招行為經濟學家/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或直接就是這些學者自己出來開投顧量化撈錢。

我們一般人,恐怕只有當羔羊韭菜的命。我們是大數據中的云云小個體,是他們賴以維生的NPC。

常有一些散戶,總覺得被一雙看不見的眼睛在盯著自己,知道自己買了啥股票,然後開始下殺;知道自己賣了啥股票,然後暴漲。這感覺沒錯,因為背後總有這些機構抓住群眾買賣進出的規律與偏好,在NPC們浪來浪去的瞬間,薅他們一把。

除非你能不當人不像人,給自己再戴一層濾鏡。真有,一些專業的炒股手,冥冥中能感覺〝股性〞,抓到高低點位,偶而戰勝一把。他們要是出來教學,多少要帶著玄學的味道。然而,量化策略是常變常新的,你用大量的實戰與金錢堆砌出來的直覺經驗,恐怕過段時間又不管用了。就好像你武成下山,對手改用機關槍。

一些行為金融學者,視野著重在公司治理的角度,比如比較兩家同質公司,看其財務面的應收應付帳款,買多一隻放空另隻,採對沖策略,把市場面的因素排除,在一段時期中獲利。這跟炒股高手採心靈戰法的策略完全不同。你說,他用財技我用魔法,兩者不在同一維度,也不在同戰場上拚搏,他打他的,我打我的,沒相干吧。錯!所有這些都是零和博弈,總有人勝,有人負。他的勝率高,傳導到你這,你的輸面就大。

除了利用財務信息,行為金融學還有很多不同的技法:利用股價慣性、動量與反轉、規模溢價、價值溢價、股利股價、存貨增長率、淨資產收益率、分析師是否推薦、信用評級、消息面的反應不即與過度反應、廣告費用市值比、經營性槓桿、資產增值率、研發費用市值比、等種種〝異象〞**。

以上這些,不需要多懂,懂了也用不上,NPC沒有大機構的資源。

現在的戰爭是在大機構與大機構之間,看誰抓到新的規律快,除了割NPC韭菜還能薅對手機構一把。

那NPC們應該怎麼辦?直接買大機構的基金嗎?一方面基金是否真的在為小散戶賺錢,還是只為他自己牟利?或者,你選的基金自己也是另大基金的NPC?散戶從買股票到買基金,只不過從一個坑跳到另一個坑?


= = =
*行為金融學就像在打靶一樣,傳統金融學的基本面分析是靶子,行為金融學則分析出劍為何會偏離靶心。

**所謂異象,指的是違背傳統金融學有關風險收益對等的異常現象。傳統金融學認為,風險與收益是對等的,高風險高收益,低風險高收益。但在行為金融裡,確實有低風險高收益與高風險低收益的選項。而這些偏差,來源於烏合之眾的集體偏好,宏觀上便會表達在標的的價格變動上。


 樓主| 發表於 2023-10-8 11:47:47 | 顯示全部樓層
256, 極簡金融課

作為一名NPC,如何掌握這世界的規律,好在這世間的浮沉之中,能好好的過活?

這裡要給各位轉七年前的文章。是由王爍先生在得到開課的內容,由於涉及版權,我不敢造次,所以僅把網路上的連結給出:*。

各位也可以用〝王爍 極簡金融課〞去網路上搜索。因為已經七年,相應的放開與轉載程度大些吧?

極簡金融課的要義是普通人只能追求市場收益,而方法是指數化投資+多元化投資+定期再平衡。

其實,NPC可以操作的方式,我也已經在多處都曾提到過:戰勝基金的是基金的限制,NPC只要用可判無期徒刑的閒錢,就已經比基金的餘裕度高了。用長期主義來穿越週期。買指數基金永不暴雷。不擇時,多元組合。。。(不擇時有時間與空間概念:時間上需要配合深口袋,分批進場;空間上是同時擁有相對的標的,比如股與債,一跌則有一漲,有對沖風險的意味,於是不需擇時。)

《極簡金融課》與我所曾說的,有一部分相近,所見略同。當然,人家的視野更寬闊,時間拉得更長,是一生的尺度。

《極簡金融課》要大家不要自作聰明,管住那好出手的鳥性,這正是我現在還在孜孜以求的。會的,當市場把我打敗,然後我便收手,只做長期穩健保守,與市場共赴的通膨之路。

這裡要說的是:NPC還是可以找到規則。同時也要知道自己一生追求的是什麼,輔以定位生活在某一層次上體面用度,足夠保守又懂得收手。這樣,就能好好安心的體驗過程。

總結我自己的在股市上的五招方法:閒錢理論、深口袋、永不暴雷、長期主義、做多。

如果再加大範圍,我也應該配置債的部分。再大,則要把不動產、現金部位,黃金考慮進來。

作為一個有想法的NPC,把握市場規則與脈動,撕開遊戲世界裡的一角,通關破關,也不失是一個從non-player到player的進程。


= = =
*有上中下三篇,僅貼上一篇。
https://mp.weixin.qq.com/s?src=3 ... GkBXF1xTjCequkPAccC*oFM2uxC0RsnAAi57RkXBPcF4nmmtC8AsQ9gG5SM79dhONH5GZ-X9W-4ZVvqbhM1GGwQx2ym6k2iMxG*BFr0xIal4lehgZiTw*nMuu2hGSnEQGpW*ymqr-AU5kkOQ=

有剪版,也可能觀其大略
https://mp.weixin.qq.com/s?src=3 ... ture=VE700c9cKSAVP0*m51RreafnR0oRYjR*BI7q5j0NpS9JPey8eufaBAzKj9BxbjXrFtwznxTSYdjiTawL91oGUWUGgXJ19flWDXMSOKnv*1sRSgzYmeqqQuEPBQgwKQ53N9gr2laC8pXoJ3xIXVNST55ryiZQoHIYVx6cv-NODLk=

自己搜,多有。


 樓主| 發表於 2023-11-1 09:25:18 | 顯示全部樓層
2023.10, 十月戰情

【資金】(不含碳中和ETF)
現總值:947825.9。
年度累計本金投入:1003302;年獲利金額:-55476.1;年度漲幅:-5.53%。
十月本金起算:963866.5;十月獲利金額:-16040.6;月度漲幅:-1.66%。

【大盤與ETF】
年度(0)與月度(10)。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戰績】
大盤年度成績:輸滬指,贏深指/創業/科創。贏眾大盤均值。
大盤月度成績:輸贏互見。平均算贏。
ETF平均年度成績:小贏1.01%。
ETF平均月度成績:小輸0.07%。

【月報小記】
十月底,終於迎來再次跌破三千的行情,然後,開始有否極泰來的漲勢。希望繼續。

本月,深口袋機制繼續加碼六發半子彈。跌超一直補倉,也一直處於快滿倉狀態,僅剩兩發子彈。

之所以我的成績與大盤或各ETF綜合來比沒有比較差,原因就在深口袋機制給了攤平的機會。

現在,如果有否極泰來之勢,進入微笑曲線的右側,那我可能少操作維持滿倉態,避免賣飛。只要堅持,A股能上3400,我基本能解套。

這裡,在陸股裡充值,我終於意識到自己是一隻小白兔。因為陸股大跌,股民怨聲四起,很多自媒體主動開始抓BUG、爆內幕。無論是比較與美股之制度差異,交所/證券/企業三位一體,球員兼裁判;企業違法作帳靠講故事融資;大股東各種奇葩操作,無論上市作高價、先分紅掏空再上市融資、鎖定期內繞著彎把股票質押出借,聯合券商實質脫手、…;。。。種種亂象、貪腐,把股市當提款機,而違規犯法的代價輕,相當於罰酒三杯。難怪十幾年來,A股總在三千點保衛戰,無法上揚。

現在知道了,把屎都給攤開放太陽下曬,就能有所變化。但需再觀察,因為一套新制度的完善需要時間,而人性的貪婪不變,總會找漏洞。如陸股就還是詐騙市場,那確實不該再沉浸。

現下既然進場,就好好的參與其中。要畫句號也需要把一輪熊牛走過,才是完美ENDING。

= = =
$HTC,不到45了。HTC真是令人失望。
本月我繼續出清,正在出2019年的,才出部分。自己其實早想HTC換中華電。HTC在50時,本想一次出清,但看紅,就想HTC有機會上揚,沒一次性出,結果一天天低殺下來,出也不是,不出也不是。

$碳中和ETF。十月依然繼續創新低。本月又加碼兩發,繼續低吸。雖說玩長期要有信仰,但我在碳中和的賽道上,目前損失近30%(這還是我有攤平操作下才如此,如果不攤,就-40%了)。這ETF想解套,比A股上4000點還難。


 樓主| 發表於 2023-11-10 20:40:06 | 顯示全部樓層
257, 更正243的錯誤

我原先在243節有評論0050與0056的比較,認為某君的說法有偏頗及傾向性,並且截圖0050與0056在月線上,復權後,長期的比較。

我用了元大在PC操作頁面上的簡圖,這圖有誤!
除權還原無論如何成本不可能變負值,而我並沒有去質疑,或說全然相信證券的秀圖軟體怎麼可能計算錯誤?

而這兩天,我用凱基的超級大三元又在看,發現除權還原的結果: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在還原月線的條件,查0050,2007/12/31的收盤價36.13,2022/12/30的收盤價為106.22;查0056,2007/12/31的收盤價11.36,2022/12/30的收盤價為23.84。

15年來,0050漲 106.22/36.13 = 2.94倍;0056漲 23.84/11.36 = 2.10倍。

所以,0050確實勝0056,某君的結論是對的。


 樓主| 發表於 2023-11-25 22:01:17 | 顯示全部樓層
258, 敘事邏輯一

長期閱讀這連載的讀者應該知道,我是以年為單位,一直在折騰。從開始的前二十年股票經歷談股票相聲、到福音計畫(過程經歷BCDE方案)、到壓寶VR搞長期投資、然後在陸股重啟財富之路、。過去二十多年來,除了買房有實質跟上通膨,其餘基本沒掙到啥錢,一些項目上還虧了不少。

與周遭朋友們的作法比起來,我沒有主心,如同蒼蠅亂撞,沒賺錢但滿頭包的經驗倒是不少,投資閱歷練豐富。

找不到撈錢捷徑也許不是壞事,我會終身學習、終身折騰、終身體驗、直至老死。不然人生幹嘛呢?至少一直在半山腰,會總有盼頭、有活力、不封閉、保持開放狀態。

雖然總是在折騰,但也可以安逸。折騰與安逸兩者不矛盾,它們可以在更高的層次上,從對立到統一。安逸地折騰,折騰中安逸,節奏而已。

今天說說敘事邏輯。當我們要進行一項事業,不論是創業、投資或某計畫,一定有其背後的理由、支撐的邏輯,就算是純作夢,也能說出個子丑寅卯。你也可以理解成一切都是推廣銷售,不論是對產品對想法,對人或對己。

就說投資股票,我們可以用技術指標做邏輯支撐、也可以自建模型說故事、消息面操作、股市情緒指數、量價關係晴雨表、基本面、貨幣面、資金面。。。等等敘事,來形成自己的戰略。

各種敘事,在各財經頻道、各投顧副總都可看到,天花亂墬。

敘事邏輯講究的是合理性,而所謂合理性背後的指稱是相關性、因果性、規律性等。雖不是百分百,但是高概率。

不能拿八卦、影射等娛樂傳媒做派來敘事;也不能單講立場、說觀點,沒有數據支撐。股價漲有理由,股價跌也有道理,去找都找得到。但事後諸葛,反覆橫跳在不同的敘事中,都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這事關自己口袋。

傳統的技術分析,好像是中規中矩的敘事邏輯,但偏偏因果關係搞反了,是先有股價表現,才有技術曲線,而不是相反。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K線中。行情是走出來的,不是預測出來的。

「我們總是向前生活,向後理解。」 --- 克爾凱戈爾

當然,技術達人的說法是:雖技術指標是果,但可見趨勢,又當眾人皆技術,有共識,則果也將推動後續,現在之果便是未來之因。其中有深意,有人之共性的顯現。

好吧!技術萬歲。話都是人說的,都能凹,賺得到錢才是硬道理。(不要只拿回測說事,回測過去,不等同未來,這我在三口相聲中已經說了,不再贅述)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