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P:「有意思的觀察,但這顯然並不正確。潛意識有個猶豫的因子,是它先在,並且時不時的跑出來,影響了妳。」
「今天有一些新的夥伴,所以我想也許值得把一些基本的概念再複習一下。」
「不再教條式的解釋,我就以一個例子來說明:拿榔頭錘釘子,砸到手指的事件。從時間上來看,也許從你的手要被敲到的一瞬間,身體就開始有了反應。當手指被敲到,手會縮回,然後痛覺神經傳遞,知道了痛,最後才是喊出聲,或發出一字。」
「在此我們可以區分我們有四大機能:本能、運動,情感、理智。」
「理智在這裡扮演的角色是事後的解釋。理智會說,我砸到我的手了,很痛,我縮回來。但顯然理智搞錯了順序。」
「四大機能由快到慢,由基礎到高級,我們的可控性由低到高。本能總是最快的,如果我們想靠情感或理智來生存,恐怕活不久。有些情況下,情感甚至可能壞了生存本能上的事,當然隨後的理智會制止情感的衝動。我們多少能控制理智。」
問:「本能是不是就是我們身體屬於機械性的部分?」
P:「不是。無論本能、運動、情感、理智,都有屬於各機能自己的機械性部分。」
「自律系統是我們本能機能裡比較機械的部分,但這不表示本能裡的都是機械性的。那只是內部各個組織的經常性工作。當外界有所變化,或是突發事件,本能總能在我們尚未覺察之前便開始反應,然後運動機能跟隨,為我們趨吉避凶。情感與理智,只能等著後怕與事後了解。外界突發事件如此之多樣化,看到一隻蜘蛛、一條蛇、一支手槍,聽到一聲爆炸、敲到手、車子爆沖過來、蟲爬到腳上…。狀況太多,本能並不總是呆板的一種反應,它也存在直覺的部分。我們如果把這緊急應對的任務交給理智,那可能不知道要死幾次。」
「雖然理智慢了半拍,也常常誤解,但這似乎是我們唯一可以控制、寄望的。我們透過理智去察覺,慢慢的來掌握自己。情感機能是理智首先可以試圖觀察的一塊。」
「如同給各位的練習,大家都能發現,我們不經常清醒著,不經常意識到自己在做甚麼。當我們努力有意識地去記得自己,會發現其實我們常常不記得自己。我們有一個喋喋不休的頭腦,但我們有意識的時間卻是如此稀少。」
「所以去看自己的習慣,生活姿態。運作起理智,你可以自己做分析、去實驗,來證實自己理智上的猜測。這對自己多有幫助。」
|